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不做包办与掌控型家长

 

生命之初,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对未知的世界存在强烈的探索欲,他们在不断摸索中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行为习惯。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婴儿在慢慢长大,除去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他们还会有许多让父母头疼的问题。对于7~12岁的孩子,也就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主要头疼的问题往往是孩子起床磨蹭、做作业拖拉、时间观念差、自律性差、爱发脾气、情绪自控差、挑食、不爱体育课、不爱运动、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朋友少、社交能力差、阅读能力与兴趣需要提高、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足、偏科等。

在从事十多年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过程中,我曾经与2000多个家庭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家长们希望孩子改掉的毛病可以总结为三大项:磨蹭(也包括拖拉)、马虎大意和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极短)。因此,我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制订计划,帮助孩子逐渐改变。

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磨蹭和拖拉是孩子正常不过的自然行为了。我们的专注点不应该是磨蹭和拖拉本身,而是要挖掘其背后隐藏的原因和动机。

那么我们回归上面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孩子为什么会拖拖拉拉、注意力不集中呢?

请各位家长朋友跟我一起看以下的案例。

张莉孕育宝宝的过程很艰辛,女儿小云朵出生后她非常高兴,下定决心要把所有的爱都给她。她告诉自己,必须保护好女儿,不让她受到一丁点的伤害。

于是,在小云朵成长的过程中,妈妈几乎帮助女儿做了所有的事,她预见了所有的危险,在孩子还没做决定前就帮她计划好了一切,一旦孩子主动要做些什么,她都会时间否定,担心孩子做不好,觉得孩子的决定会带来危险,还浪费时间。

开始时,小云朵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新奇感,愿意去探险,去尝试,时间一长,在妈妈那密不透风的爱里,她的求知欲不那么强烈了,也不愿意主动做事了。再后来,孩子有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妈妈越着急,她就越磨蹭,妈妈每次制订计划,她都不愿意按照妈妈的计划去执行。于是,拖拉、粗心、不思进取、不爱思考和不爱学习等问题就出现了。

面对女儿的情况,妈妈还挺奇怪的,心里想着,她从前不是这样的啊?怎么现在既磨蹭又没有上进心呢?

小云朵表面上还是好好的,其实内心已经很受伤了,孩子的自驱力消失了。

故事中小云朵的自驱力是被妈妈“偷”走的,妈妈做了本应该是孩子独立完成的事。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陷入一个误区,会在潜意识里认为孩子做不好。而当孩子真的做不好时,我们又会陷入另一个误区,那就是孩子不行,我们必须帮忙,在背后为他们助力。后导致我们和孩子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陷阱:

 

孩子自制力差→缺乏自驱力→家长督促管教→孩子按部就班完成任务→依然没有改变

 

然而,家长管教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也许在孩子小学阶段管用,可当孩子逐渐长大,认知能力逐渐加强,青春期碰上叛逆期时,我们还能成功地“驾驭”和“掌控”孩子的行为吗?

在这里我提到了“驾驭”和“掌控”,实际上就是想指明夺走孩子自驱力的那股力量来自家长。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焦虑,不是揠苗助长,更不是催促式引导,而是将孩子的自驱力还给他们,让他们重新掌握自主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动力。

孩子的自驱力一旦消失,行为习惯被打上家长的烙印,时间长了,甚至还会出现“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现象。习得性无助,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M.E.P.)1967年通过试验研究得出,指个体经历某种学习后,在面临不可控情境时形成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

当家长完全掌控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把他们人生的每一步都安排好时,孩子“习得性无助”现象只会愈演愈烈。如果父母一味给孩子贴上标签,诸如“你不行”“凡事都解决不了”“啥也做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做不好,不想去学习任何东西,会变得不自信,甚至自卑。这种自我意识一旦形成,融入孩子的思维习惯里,那么孩子就彻底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也是孩子自驱力不足的心理学归因。

父母将一切都规划好了,凡事都走在孩子前面,那孩子还需要思考吗?还需要尝试吗?还需要学习吗?

孩子做任何事都需要一个内在的动机,吃饭是因为对美食产生吃的欲望,玩游戏可以使自己快乐,和小朋友交流是想要获得友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就是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内在动机,这就好比找到机器上的发条,扭动了发条,机器自然会开始运转。

有了内在动机,孩子就不会排斥独立做事,慢慢地才会养成自主做事的习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说过:“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例如,在生活中,让孩子养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习惯,让孩子经常帮妈妈收拾屋子,和爸爸一起擦地,用习惯的行为滋养其行动的自驱力,这会增强孩子未来独立做事的驱动力。在学习上,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做作业、整理错题集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当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就不会束手无策,会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难题。因此,让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这才是增强孩子自驱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