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20“兴猪灭羊”

兰考大地,阳光普照,曾经荒凉的沙地上,如今生长着泡桐幼苗。和风阵阵,幼苗像初生的婴儿,新见太阳,乐得手舞足蹈。

焦裕禄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桌上的收音机里传来一个清脆的女音:“各位听众朋友早上好,下面播报兰考天气预报。近日来,由于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兰考将会大面积地降温降雨,请大家备好寒衣,做好防寒防汛工作……”

听到这里,焦裕禄再也坐不住了。一个人跑到种着泡桐的沙丘上,察看地形,看能不能赶在降温之前,想出补救办法。

“焦书记,紧急天气预报,这几天将会有暴雨!”小李边跑,边气喘吁吁地喊着。

“我已经知道了,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咱可不能让林技术员辛辛苦苦培育起来的泡桐苗毁于一旦。”

“下雨倒是可以搭个大棚暂时躲避一下。可是,沙丘面积太广了,一下来不及搭建。而且,一旦下暴雨,这里就会形成‘沙石流’,到时,恐怕连大棚都会被泥沙冲走。”小李不无担忧地说。

“这没关系,就搭建大棚吧。我们把每个大棚的支柱埋深,在桩旁边加固,用小柱子撑着,估计短期内不会被泥沙冲走的。”焦裕禄胸有成竹地说。

“那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啊!”小李望了望焦裕禄顿时舒展开的眉头,没有吭声,只在心里默默地说,“焦书记,为了兰考县,您真是啥办法都想到了呀!”

说干就干,焦裕禄叫小李通知大伙,他自己则留在沙地,挖起坑来。

许多人刚开始并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这是老天爷要亡兰考,这种费力的补救措施,根本就是劳心劳力。人怎么能斗得过老天爷呢?还是认命吧!

焦裕禄似乎看穿了大家的心思,停下手里的动作,说:“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想听吗?”

大家一听焦书记要讲故事,就蹲下来,充满期待地望着焦裕禄,嘴里连连应着:“听,当然要听了。”

焦裕禄清清嗓子,大声地说:“从前,有个老人,大家叫他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出行很不方便。于是,这个老愚公就领着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天天挖山,刮风下雨,毫不停歇,结果感动了老天爷。老天爷就派了个大力士,把愚公门前的两座大山担起来,移到了海边。”

“这不是愚公移山的故事吗?我以前听过,焦书记,再换个别的吧。”一位村民,似乎还没听过瘾,继续要求。

“是的,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信老天爷,老天爷是谁?就是咱大伙,只有靠咱自己,才能彻底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焦裕禄说完,继续手里的活儿,没再言语。

大家忽然明白了焦裕禄讲这个故事的真正用意,于是,大家拿着农具下地,忙着把大棚搭建起来。

焦裕禄见状,非常高兴:“咱赶在暴雨来临之前,建多少是多少吧,能救一棵树苗,兰考就多一分希望。”

“焦书记,您别说了,我们都听您的!”

“大家抓紧干活吧,别愣着了!”

一时间,本来冷清的沙丘,变得热闹起来。

半天时间,焦裕禄与村民们就搭建了近五亩沙丘的大棚。为了与暴雨赛跑,大家连饭都顾不上吃,连水都没有喝一口。下午时分,邻村、邻镇的许多村民听说了这个情况,都纷纷前来援助。

一直忙到天黑时分,整个沙丘都穿上了一件白色的外套,看上去异常漂亮。

焦裕禄对大家说:“辛苦大伙了,你们先回家休息吧!”村民们走后,焦裕禄一个人将大家搭建的大棚,又检查了一遍,有好些没搭稳,他自己又重新加固了一遍,一直忙到大半夜。

他回到家的件事就是打开广播,听午夜天气预报。徐俊雅笑着说:“老焦呀,你啥时成气象专家了?来,喝碗汤吧,再这么狠命忙下去,我看你的肝病又要发作了。”

“不关心不行啊,沙丘上的幼苗可不能喝汤!”焦裕禄风趣地说。

“就知道你的幼苗,啥时才能关心下你自己呀!”徐俊雅嗔怪道。

“我这不是挺好吗?别担心,你早点睡吧。”

“你还不睡?”

“不听完天气预报,我睡不踏实。”

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终于播报天气了。

焦裕禄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凝神静听着,耳边传来熟悉的播报声:“各位听众朋友晚上好,现在为您播报天气状况,随着西伯利亚寒流的撤离,兰考将维持晴好天气……”听到这里,焦裕禄高兴地说:“老徐,咱的泡桐有救了,看来,我们也感动老天爷啦!”

“你小点声,孩子们会被你吵醒的!”徐俊雅小声地说。

第二天,大家都埋怨说:“早知道就不瞎忙活了,昨天算是白干了。这老天可真够折腾人的!”

“同志们,我们没有瞎忙活,搭了大棚,就能解决昼夜温差过大的问题。大棚能把白天的温度聚集起来,这样就不用担心幼苗晚上被冻坏了。这就是著名的温室效应。同志们,咱这回可在无意中赶了个大时髦啊!”林技术员风趣地解释说。

“没想到歪打正着啊!”小李接过话茬儿说。

在大家的细心呵护下,沙丘岭的泡桐长得非常迅速。转眼间到了春天,本来光秃秃的沙地,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新绿。

可是,近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本来绿油油的泡桐苗,隔几天就变得光秃秃的,像被什么东西啃过一样。

林场的技术员们非常着急,就在泡桐苗上涂了一层防虫抗病的药水。可是,情况还是没得到好转。眼看许多树苗成了“光杆司令”,奄奄一息了。

焦裕禄知道这个情况后,决定来一次侦察活动。白天有专门的林业人员看守,所以,突破点应该在晚上。

这天,焦裕禄吃过晚饭,早早地到了林场,他决定学学古人,来个“守株待兔”。

焦裕禄蹲在树林里,一动不动地听着周围的动静。一切正常,除了风吹的声音,啥也听不到。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焦裕禄准备放弃的时候,他听到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他循着声音,小心翼翼地走过去,一看,恍然大悟。焦裕禄没有等来兔子,等来的是社员家饲养的羊。

那两只羊只顾寻找又大又厚的泡桐叶,连焦裕禄走到近旁也不跑,还瞪着两双大眼睛无辜地看着他。焦裕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两只羊赶出林场,拴到林场临时搭建的牲畜棚里。

第二天一早,焦裕禄就到牲畜棚去看“猎物”,可哪里还有羊的踪影啊!

原来,这里的村民没有拴羊的习惯,所以,这里的羊自由惯了,而且翻圈的本领非常高超,基本可以做到来去自如。

起初,焦裕禄规定,养羊的村民必须把羊圈起来。可是,没几天,羊又跑了出来,根本拿它们没辙。

焦裕禄等几个干部一商量,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干脆定个特殊的措施,那就是提倡养猪,禁止养羊!

文静将这条措施形象地归纳为“兴猪灭羊”。还别说,这一口号还真管用,再也不见羊半夜出来啃树叶了。

这天,杨书记带着秘书下兰考来了。他担心焦裕禄一个人啃不下兰考这块硬骨头,特意来看看情况。

焦裕禄非常高兴,他首先带杨书记参观了泡桐林。焦裕禄指着苗圃里茂密葱郁、翠绿喜人的桐树苗,自豪地说:“老领导,您看看俺的林场,多气派呀!”

“不错,不错!这一定就是那两位大学生培育出的桐苗了。”杨书记赞不绝口。

“这也是‘兴猪灭羊’的效果啊!”小李在旁边说。

“兴猪灭羊?”杨书记不解地问。

焦裕禄向他说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杨书记听得哈哈大笑:“好你个焦裕禄,亏你小子想得出来!”

随后,焦裕禄向杨书记汇报了兰考的工作情况。“这几个月来,我们跑遍了兰考的村村寨寨,基本摸清了兰考的‘三害’,就是风沙、内涝和盐碱。对风沙的治理,我们已经摸索出了经验,就是用淤土封闭沙丘,育草造林;我们也已经疏通了入海通道,所以,内涝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刚刚的那片泡桐林,就是为治理盐碱准备的,对此,我们相当有信心。”

“看得出来,为了治理好兰考,你动了许多脑筋,做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你们的计划也切合实际。如果你们给兰考人民挖掉了穷根,让他们过上富裕的日子,兰考人民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你们的,党和国家也会感谢你们的!”杨书记停了停,继续说,“你们开了个好头,以后会越来越顺利的。我没有别的能力,但我要替你们宣传,替你们鼓劲,我会尽量在物力、财力上支持你们,直到你们彻底治理好‘三害’。”

杨书记热情洋溢的讲话,给了兰考人民信心和鼓舞,也增添了他们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勇气。他们在焦裕禄的带领下,正一步步走向光明、灿烂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