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好校长的四项修炼

好校长有标准吗?什么样的校长才是一个好校长?怎样才能做一个好校长?的“好校长”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理想,是天穹上那颗亮也远的星星,永恒地照耀我们,却始终遥不可及。“好校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与社会对此有不同的要求,甚至区域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带来理解的偏差。简单来说,就是“共性”与“个性”、“必修”与“选修”的关系。现在人们对“共性”“必修”谈得多,对“个性”“选修”谈得少。对“好校长”的理解,首先要把他们视作一个个具体的“人”,活生生的、有鲜明个性的人,用我们的实践不断丰富它的内涵。

“好校长”的标准早就放在那儿了,教育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好校长”的考核指标并运用到评选之中。这些年来,同一事物的概念内涵时常变化,从“优秀校长”“卓越校长”“教育家型校长”“教育家”到现在的“好校长”,称呼不同而实质不变,都是顺应风尚和形势做出的调整。所以,我以为“好校长”应该是优秀校长、卓越校长、教育家型校长,是走在教育家路上的校长,它具有丰富的内涵。

怎样才能称为一个“好校长”?除了政策规定的要求之外,我认为必须强化对个体素质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好校长”首先必须是一个“好老师”

教育发展到今天,中小学早已进入以内涵为主的阶段,取代了原先以外部增长为主的方式。曾经有一段时间,校长的工作主要放在筹措办学经费、协调学校与外部的关系上。而现在,质量问题成为学校发展中校长所面临的问题。质量不只是考试的分数,而是一个更全面的概念。学校的内部管理也从依靠“制度管理”,走向“价值引领”的文化管理的新境界。仅仅依靠行政管理,采用行政手段,已经无法推动学校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校长必须是真正的“内行”、专家,必须具备对课程、课堂和学科的领导力。

因此,要成为一个“好校长”,首先一定要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曾是好老师的好校长领导的学校一般都能成为好学校。李迅是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上颇有建树,三十多岁就成为福建省年轻的数学专家。在担任福州一中校长期间,他弘扬传统,锐意改革,使得该校的科学人文水平领先全国。由于办学成绩突出,他后来直接从校长之位调任省教育厅副厅长。再以唐江澎为例,他首先是一位卓越的语文老师,曾参与编写苏教版语文教材,后担任无锡市锡山中学校长,引领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大大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涵,成为国内的先进典型。

 

二、“好校长”应该具有勇于担当的精神

“担当”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中小学校长的担当,指的是对学校的担当、对师生的担当。作为校长对学校负责、对师生负责,是题中之义,本不需再强调,可实际上能不折不扣担负责任的校长却还是少数。不少人当校长的基本要义是听话,谁职位高就听谁的,谁能提拔我、给我加工资、给我评优评先、给我优先评职称,我就听谁的,至于学校和师生的根本利益,那都是其次的。一个不重视学校和师生的根本利益的校长,无论其他方面多出色,都离“好校长”这个称号相差甚远。

例如,要做好当下中小学的课后延时服务,不仅仅要按照文件要求操作,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要因地制宜,要分类指导,要校本化。既要服务好学生,让家长满意放心,也要保障教师的基本利益。教师也有家庭,教师也有在读的孩子,教师也有年老的父母,教师也需要时间照顾家人,教师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很重要,这些都是校长要考虑的事情。据我所知,有些教师早晨六点就出门,晚上七点才回家,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与值班老师更辛苦,每晚查寝直到十点才能回家。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就应该主动站出来为教师说话,抵挡外界的施压,而不是一味地迎合所谓“社会需求”。

 

三、“好校长”必须放低身段、淡化“领导”意识

校长不是官职,校长不能把它当官做。即使现在不提倡“师道尊严”了,也不能助长“校(长)道尊严”。校长可以成为“首席教师”,前提是凭借自身学识名副其实地赢得地位,而不能以权谋私。提倡“平等的首席”,即放下身段,俯下身子与老师对话,不要“一言堂”,不能时时以领导者或专家自居,唯我独尊。

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校长,有进取心,有能力,工作也卓有成效,可就是好为人师,动辄给部下“指导指导”,动辄要帮助别人“成长成长”。开教师大会时,总是自己在讲,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要老师认真做笔记。自己写了文章发在公众号上,指定中层以上的干部期期转载,为此还特意安排专人检查、考评。校长一定要有平等意识,要让老师多说话,自己多倾听。做不到这一点的校长,无论本领多强,名声多好,离“好校长”都还有距离。

 

四、“好校长”要有情怀、情趣与个性爱好

非理性和功利化严重腐蚀了学校教育,诗性和情怀匮乏的中小学教育早已不是一方净土。但教育的纯粹性是多么重要,只有校长纯粹,学校教育才可能纯粹。这些年来,我在各种场合呼吁教育情怀、教育担当和教育的原创性,对师生和校长而言,这都是重要的素养。而在这三者之中,情怀又是重中之重。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精神丰满、内心充盈的校长,一定能给师生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一个“好校长”应该个性鲜明,兴趣广泛,有情怀,有一两项特长能彰显其魅力。以唐山的张丽均校长为例,她既是教育者又是一位作家,散文写得有灵有肉,接连出版了几十本散文集,深受师生喜爱。

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好校长”?尽管答案见仁见智,但针对此问题的讨论却意义非凡,经过探讨一定能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达成共识,促进更多校长自觉地做一个“好校长”,理想的教育计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