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东京制造:东京的城市空间和建筑

违和感的出现和消失
从国外尤其是欧洲旅行回到东京时,我总惊讶于大街上竟然有这么多让我觉得违和的地方:铁轨和道路在建筑物的上方穿行,高速公路在河川上蜿蜒展开,汽车沿着坡道一直开到六层建筑的楼顶,住宅区里建起巨大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在欧洲的主要城市,映入眼帘的仍然是几个世纪前的建筑,从更新换代的角度看,它们还没有实现现代化。与之相比,东京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在这三四十年间利用近代之后的技术新造的。这些新技术把寡廉鲜耻的功能组合和空间构成带进了城市。任凭这一切发生的东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运用相似的建筑技术,东京的建筑又是如何与欧洲的现代主义分道扬镳的呢?
不过,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仅仅住了不到一周,所有违和感就通通消失不见了,不觉得有些可怕吗?

把身边的事物变成资源
回到从事建筑设计和教学的日常生活之后,我发现无论是建筑杂志,还是大学里使用的教材,收录的都是古今东西的著名建筑。建筑师、评论家和其他专家也都试图从国外的案例和日本的经典作品里找到建筑的典范。虽然这种做法正确且必要,但有一点令我在意:按照这样的价值观,东京会被认为是一个充斥着令人厌恶、毫无价值的建筑的城市。如果你身边只有这样糟糕的城市风景,那么从建筑杰作里寻找建筑典范的做法无非是在标榜自己的品味,而精致的建筑摄影只是在增加多余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设计好像忽然间变成了一件徒劳的无聊之事,再做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是,既然东京已经布满了这样的建筑,我们就应该直面现实,想想如何挖掘它们的优点。如果不能把身边的事物变成丰富的资源,那我们也没必要特意待在东京了。想到这儿,我们不妨开始思考如何变违和为有用,把前面提到的寡廉鲜耻的建筑物视作一份错综复杂的城市现状报告,用于解读东京这座动不动就被贴上“混沌”“混乱”等标签的大都会。

开始探索
1991年,我们发现了一家狭长的意大利面餐厅,它被塞进了一座建在陡峭斜坡上的棒球练习场下方的缝隙里。棒球练习场和意大利面餐厅在东京随处可见,但这样的组合太不合常理。我们不觉得把练习场建在这里是为了让打球的客人以另一头的旅馆为靶子,或者方便人们在球场挥汗如雨后径直到餐厅饱餐一顿。看着这个不知道该定义为构筑物还是建筑物的组合,我们既怀疑这是个闹着玩的恶作剧,又隐隐对其中蕴含的趣味抱有期待。让人产生这样复杂情绪的地方正是东京。为了不让这种感觉消失,像是初次造访外国的城市那样,我按下快门,把它定格在了照片上。从此,我们开始了探索东京无名的奇妙建筑,也就是“MADE IN TOKYO”(东京制造)的旅程。

失格建筑
结果,最吸引我们的是那些不被建筑美学和形式上的条条框框束缚,执着地优先考虑周边环境和实际需求的建筑。我们既喜爱又嫌弃地称这些建筑物为“失格建筑”。它们大都默默无闻,也不美观,所以在如今的建筑文化里得不到好评,相反还会被当成反面教材。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有一个优点:如果希望通过建筑来了解东京的现实,它们比任何建筑师的作品都更合适。如果有所谓艺术的建筑与科学的建筑之分,“失格建筑”两者都不是,勉强可被称为“事件的建筑”吧。这些建筑没有被贴上“东京”的标签,而是反过来展现了东京真实的样子。因此,如果把这些建筑收集、串联起来,东京城市空间的特质不就浮现出来了吗?那段时间正好有一本满是建筑师作品的东京建筑导览手册成了畅销书,但这样的书里没有我们亲身感受到的那个东京。那本导览手册没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在的地方到底拥有怎样的潜力?
与“失格建筑”为邻思考和设计建筑,究竟是怎样的一番体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