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五章 巨人的光芒:全盛文艺复兴

“真正的艺术,也只是神赐之圆满的倒影。”——米开朗琪罗(1475—1564)

·时代简介·

“全盛文艺复兴”其实主要指的是16世纪初期的意大利,同时期阿尔卑斯山以北的艺术家们,主要延续的还是北地文艺复兴的风格。
但和早期文艺复兴那段相对和平的岁月不同,全盛文艺复兴是在十分动荡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宗教分裂、黑死病再次来袭、接连不断的战争,都让进入16世纪后的意大利,内忧外患,狼烟四起。梵蒂冈、法国、哈布斯堡、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等等,都被卷入了这场意大利之战。各方势力的结盟也并不稳定,且随时面临着改变,不是今天我与他打你,便是明天我与你打他,总之就是一片混战。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都曾在时代的背景中,被逼得连夜逃窜。
可与此同时,这也是艺术史上最为璀璨的篇章。
所有的天才似乎都选在了这个时代投胎。达·芬奇的画作、拉斐尔的壁画、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布拉曼特的建筑等等,每一项单独拿出来都足以影响千秋万代。但他们却偏偏要互相认识,互相影响,互相比拼。他们集他人所长,补自己之短,每一位都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了最和谐完美的那个“圆”。
“和谐”也是全盛文艺复兴风格的重点。
如何在宁静中描绘动感,如何在自由中寻找规则,如何在追求理想美的同时去写实自然?如何平衡这些看上去互斥的艺术元素,并最终达到和谐,是这个时代意大利艺术家们都在思索与追寻的境界。他们相继从古典艺术中得到启发,发现正如古希腊那些样式各异的柱子一样,万物都有其尺度,找到正确的比例,就可以平衡一切元素。
规律、平衡与和谐,这些特质都让这段时间的作品有着一种后世难以再达到的“圆满”之感。不过分凝滞,也不过分张扬。文艺复兴就在这节制又极致的步伐中,走向了全盛的巅峰。

·重要历史事件·

新教蔓延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略)

·重要历史人物·

尤里乌斯二世
我,教皇,有武功
(略)


利奥十世
快乐王子复仇记
(略)

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廖内
贵族们的精神教主
(略)

亨利八世
任性的男人,糟糕的国王
(略)

·主要艺术家与成就·意大利

达·芬奇
神秘的巨人 

虽然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列为“全盛文艺复兴三杰”,但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其实与他们是两代人。他比米开朗琪罗大二十三岁,比拉斐尔更是要大三十一岁,真算起来基兰达奥、波提切利等人才是达·芬奇的同辈。可他却依然被艺术史归纳到了“全盛文艺复兴”之中,只因他列奥纳多·达·芬奇,乃不折不扣的时代先行者,那位把整个西方领入全盛文艺复兴的巨人。
当达·芬奇画出他那幅神秘惊艳的《岩石圣母》时,波提切利还没有完成自己的《维纳斯的诞生》,而当达·芬奇开始动笔此生最重要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时,佛罗伦萨还正在萨伏纳罗拉的指挥下烧尽浮华。
没错,尽管如今达·芬奇最出名的画是《蒙娜丽莎》,但在艺术史上《最后的晚餐》才是他真正的史诗巨作。这幅被视为“早期文艺复兴”与“全盛文艺复兴”分水岭的作品,在当时一揭幕便引发了世人的无数惊叹。人们皆拜服在达·芬奇的才华之下,称他为“那个天赐的画家”。
“最后的晚餐”在西方是十分常见的宗教题材。耶稣在上十字架前与十二门徒共进了最后一顿饭,席中在他预言“你们当中有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纷纷询问:“主啊,可是我?”许多艺术家都描绘过这一幕,一般就是十二个人围着耶稣吃饭,然后犹大会被放在所有人的对面,以示他“叛徒”的身份。
这是延续了近千年的传统,大家都是这么画的,没人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但永远想着创新与突破的达·芬奇,却不满足只去追随前人的脚步。他摒弃了长久以来的“座位排序”区分法,转而去着重描绘画中人物的表情与心理。每一位门徒都对耶稣的指控有着不同的反应,他们有的急于上去辩解,有的惊讶到回头互相讨论,但在这一众炸开了锅的饭桌上,只有一人全身肌肉紧绷,满脸凝重地欲图往后退,他便是犹大。达·芬奇把一个心虚之人的神态完美地表现了出来。而他这以描绘情绪流露来展现人物身份的自然画法,可谓是艺术史上的一场山呼海啸,影响了之后西方所有的艺术家。
但只要稍微熟悉达·芬奇思维的人都能明白,他的风格能走到这一步,其实完全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一生最厌恶的便是“经典”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