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章 史前时期和文明曙光

文明的曙光

1994年12月,一个寒冷的下午,让-玛丽·肖维和两个同伴沿着法国南部阿尔代什河峡谷,在陡峭的悬崖中进行洞穴探秘。通过一连串狭窄的通道后,他们进入一个大洞穴,头上的探照灯映照出一组图画:这组图画将震惊三位探险家——甚至整个世界(图1.1)。
19世纪末,我们已经知道史前人类——生活在文字出现之前、历史记载之外的人类——会在洞穴的墙上作画。人们已在沿阿尔代什峡谷27千米的悬崖上发现了27个这样的洞穴。然而,肖维和他的朋友们发现的洞穴颠覆了人们对史前人类的认识。在现代人眼中,先前发现的洞穴壁画如孩童涂鸦般幼稚,而这个洞穴里的画却可以与当代艺术作品相媲美。因此我们只能推测,史前时代还存在其他类似的艺术品,只是没能保存下来,也许是因为它们是由木头或其他易腐烂的材料制成的。艺术的起源甚至有可能早于30 000年前,或许艺术诞生于90 000至100 000年前,那时人类刚开始在近东定居。
最初,在旧石器时代,世界各地文明靠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维系生存。虽然有证据显示,一些群体之间有过接触,但它们规模小而分散,且居无定所。公元前1万年左右,北半球的冰层开始消融,农耕渐渐取代狩猎和采集活动,成为谋生的主要手段,游牧生存方式也随之转变为定居生存方式。这一改变影响深远,带领人类走向了新石器时代。
在中东和亚洲的大河谷地区,目标一致的人们聚集为集体,不同集体继而开始形成愈发复杂的文明。文明是一种社会、经济和政治实体,并通过图画和书面语言表达自我。若一个地区人数量众多且不断繁衍,而其环境足以让他们稳定生活,文明就会向前发展。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粮食和其他物品,不仅是为了自给自足,也是为了商品贸易。要达到这一水平的贸易和生产,需要精英管理者出谋划策。这种精英管理是文明的另一个特征。
从世界各地的文明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战争是社会进行自我组织并获得其所需物品的主要方式之一。
下面,我们将从史前文明的早期萌芽开始讨论,相关证据可以从2.5万多年前流传至今的壁画和雕塑上找到。在文字出现之前约公元前1万年之后的某个时间点,这些文明创造了神话和传说,解释了它们的起源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冶炼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人们学会从矿石中分离出金属,并加工成金属制品和武器,以替代史前时期的石制、骨制工具和武器,开创了考古学家所称的“青铜器时代”。


文明诞生


文明如何诞生?文明的成熟与艺术建筑发展有何联系?

文明包括一个群体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体现在群体共同的规则、风俗、仪式和艺术中,代代相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肖维洞穴的壁画表明,早在3万年前,阿尔代什峡谷就是一个文明的中心了,整个群体的价值观在这里得以体现。还有其他类似的洞穴:1879年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人们发现了第一个经过装饰的洞穴;1940年在法国南部、阿尔代什以西的多尔多涅地区,学生们的狗跑进一个洞里消失不见了,他们因此发现了著名的拉斯科岩洞;还有1991年,在法国地中海沿岸马赛附近的水位线下,一名潜水员发现了美轮美奂的科斯克洞穴入口。

代理人和仪式:洞穴艺术

自从首次发现洞穴壁画,学者们一直惊叹于其绘制者的高超技艺,但我们还痴迷于这些壁画本身:为什么要画这些画?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画起到代理人的作用。创作这些壁画是为了向大众施加某种权威。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这些作品与狩猎有关。在猎物稀少的时候,狩猎者通过在洞穴壁上作画来召唤猎物。又或许这些图画含有某种魔咒,能让狩猎者狩猎成功。但肖维洞穴壁上描画的动物中,有多达六成从来就不是猎者的目标,比如狮子、犀牛、熊、黑豹和长毛猛犸象。其中一幅画描绘了两头犀牛正在角斗,附近有四匹马似乎在观战(图1.1)。
那么,在史前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图画有何作用?洞穴可能是举行某种仪式的场所。仪式是一个群体在宗教或准宗教背景下习惯性举行的典礼。例如,洞穴可以被理解为通往冥界和死亡的门户,或象征着子宫和生育,或被看成通向夜间梦境世界的通道,与之有关的仪式便在洞穴中进行。
动物通常按照种类或性别被画在不同洞穴中,说明这些画可能是被用作月亮历法来预测动物的季节性迁徙。无论如何,保留下来的人类脚印表明这些洞穴是仪式举行地点,为集体带来了方便。
肖维壁画中不断变化的色彩表明,这些画意味神圣,或有所象征。例如,在洞口附近,图画几乎全部运用天然红色颜料,这些颜料是从富含氧化铁的矿石中提炼出来的。而在人迹罕至的洞穴深处,绝大多数动物用从富含二氧化锰的矿石中提炼出的黑色涂料画成。这种颜色的变化似乎是有意为之,但其中的确切含义,我们只能猜测。
肖维洞穴里精心绘制的图画表明,其创作者似乎已经成功掌握了某种透视画法,并付诸实践——也就是说,他们能够在二维的平面上传达三维的观感。在本章首页的那幅画中,马并排站立着(图1.1)。最上方的马头部划过一道黑线,仿佛在越过一根树枝或另一动物的背部。这种着色手段和构图方法令马匹的头部具有立体感,此前已发现的洞穴壁画还未能做到这一点,但这些3万年前的壁画却做到了,它们的创作时间比其他壁画早了至少100个世纪,有些甚至达到200个世纪。
在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地区的拉斯科洞穴,人们发现了为数不多的壁画,其中一幅中画着一个戴着鸟头面具的男性躺在一只开膛破肚的野牛面前(图1.2),画面下方是一个鸟头矛投掷器,这种装置能增加矛的速度和力量。(有几种装置得以保存至今。)在壁画中,猎人的矛刺穿了野牛的后臀及后腿,还有一头犀牛冲向左边。这到底是真实的事件还是想象出来的,我们不得而知。这幅画最值得玩味却也最令人费解的特点之一,是动物与人类的画风各异,前者自然写实,后者抽象难解。这个棍状小人是其他艺术才华欠佳的人后期添加的?还是在暗示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
在发现肖维洞穴之前,历史学家根据洞穴绘画的历史将其划分为一系列阶段,壁画风格随着时间推移日趋写实。然而,肖维壁画虽然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壁画,其风格却是最为写实的。艺术家们有意追求视觉自然主义,即再现动物的实际外观。他们除了用红色和黑色勾勒出动物的轮廓,还用手或工具涂抹上渐变的颜色来塑造动物的立体感,这种绘画模式在其他地方极为罕见。此外,艺术家们还通过刮削后部墙壁进一步突出了动物的轮廓,与白色地面对比更加鲜明。显然,洞穴中的三个 手印是由喷过颜料的手在墙壁上印出来的。
肖维洞穴的画作表明,艺术并不一定是从青涩向复杂线性演进的。恰恰相反,在最早期的艺术品中,人们已经掌握了复杂的技巧。即使在很早以前,人类也可以选择是否以写实的方式表现世界,选择非写实的方式并不一定是由于能力或技巧尚欠火候,而应归因于其他文化驱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