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何庄,新新嘉名初立

19世纪80年代初,在上海闹市区的百老汇路上,曾经有一家英文名为“Ching Fong”,老百姓称之为“何家铺子”的著名商号,该商号专营呢绒洋杂货。老板姓何,名葆龄,浙江鄞县人。因为该商号乃是何葆龄在其父开设的“何锦丰西服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该商号又称“何锦丰洋广杂货号”。
由于何葆龄善于经营,在继承父业的短短几年内,生意越做越红火,1896年后便陆续在上海南京路上开设何瑞丰、何保丰、何兆丰、何怡丰、何衡丰,在宁波也开设了何乾丰等店号,两地大大小小的店号共达十余家之多。这些商店出售呢绒、花色布、汗衫、手帕、洋伞、领带、硬领等西洋杂货,每家店号的资本金自白银五千两到一万两不等。
对于当时正值“西风东渐”的中国来说,购置洋货是一种时尚和潮流,因此何家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从最初一个资本仅数百两的小店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每年零售额达二三十万两的大企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何家企业已成为行业内分店设立最多、资本积累最快的大型零售商店。然而,何家能留给后人回味的不仅仅是其财富积累的速度,其独特的富有开创性的经营思路至今被人称道。据《上海名街志•上海商业之最》记载,“何家企业”是上海最早的“连锁”企业;何葆龄之子何积藩于1906年开设的“列丰行”也是上海最早的一家华商百货西洋庄,这是一家直接向外国工厂订购洋百货的店号,其订购的洋货除传统的日用杂货外,还有为一些大工厂代购的钢料、型钢等生产物资。由此可见“何家企业”的雄厚实力以及老板在经营上的魄力。
生意场上的成功,财富的积累,也使得何葆龄开始寻觅一处能在工作之余休憩身心、养精蓄锐的“休闲场所”。于是,他便把目光投向了“上海的后花园”——杭州,投向了背山面湖、风景绝佳的里西湖。于是,他在发迹之后便开始在西湖葛岭之麓、现新新饭店何庄旧址上购地建房。他购得土地四五亩,陆续建成了中式、西式砖木结构的楼屋共三幢。其中主楼为假三层三开间的西式坡顶红砖楼屋,共有十来个房间,建筑面积约五百多平方米。何庄建成后主要为何家在春秋佳日“度假、静心、休闲”之用,不来长住,时常空关着。
宣统元年(1909年),沪杭铁路竣工通车,往返沪杭的旅客日益增多,杭州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在这列穿梭于沪杭之间的火车上,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正和他的两个朋友不亦乐乎地经营着餐车的生意,他姓董,字宸辅,又名锡赓,祖籍宁波镇海。这个精明的年轻人从旅客就餐时经常询问去杭州投宿旅馆的情况中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商机——在杭州开设旅馆。
于是他将这个创业的愿望与好友何积藩畅谈,同为意气风发的壮志少年,加之何董两家本系世交,这两个年轻人很快就达成“意向”——于1909年在西湖北山的何庄大宅开展接待游客的旅馆经营业务。1913年,北山街64号一家中文名为“新新旅馆”、英文名为“THE NEW HOTEL”的旅馆悄然现身在葛岭山麓、里西湖畔。
对于这家新生的旅馆,董锡赓显然倾注了其美好的期待,他取《礼记•大学》中的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深远寓意,将旅馆命名为“新新旅馆”,既向顾客表达了自己的旅馆日日保持干净、整洁的“服务理念”,又蕴涵着他对新社会、新事业的全新期待。
新新旅馆开业不久,由于面临西湖得天独厚的极佳地理位置,旅客盈门,春秋两季更是经常客满。董锡赓觉得游客自远方来不能拒之门外,便想方设法找附近庄子临时借用,以解旅客住宿之急,其热情服务,旅客为之动容,生意出奇地好,因此他在何庄后院赶建了一排楼房添作客舍。
董锡赓的生意可谓越做越红火。渐渐地,一幅全新的蓝图也开始在他的心中绘成,后来在众多旅客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下,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决心倾囊所有,并集资购置傍依何庄右侧的一块空地,于1922年独资自建起一座迎合新时代的高楼大厦——新新旅馆新楼(现为新新饭店董庄),这也标志着他的旅馆生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如今,新新饭店的开创之地——何庄,已于1978年建新新饭店何庄时被改建,于是这处见证新新旅馆诞生的建筑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被人们所遗忘。所幸的是,建于1922年的新新旅馆新楼风貌犹存,让人回味无穷。
从“何庄”变而为“新新”,不止是一家饭店的变迁,而且是从古典中国向近代中国变迁的一个缩影,背景是一个圣约翰的学生,一个宁波的商人。
赞曰:新新前世谓何庄,宾主从然即会商。
经贯东西生意术,百年大店呈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