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写在前面的话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是其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也是研究者和党史著作比较关注的专题。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前前后后,包括各种细节,都被研究得详尽而全面。相对而言,关于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这一重大政治活动的主体  ——党代会的代表,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并不多。

本书尝试对党代会的代表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做一相对系统的梳理,叙述和阐释从党的一大到十九大,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么产生的,由什么样的人构成;围绕代表的产生、履职,如何使代表更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如何发挥代表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探索,总结了哪些经验,怎样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代表制度;代表在履职过程中,展现了什么样的风貌,发生了哪些值得留存和铭记的事情。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党的百年历史中,从党的一大到十九大,代表由一大时的13 名发展到十九大时的 2280 名,已累计产生了近 23000 名代表。中国共产党也从一大时的 50 余名党员发展到十九大时的 8900 多万名(截至 2021 年 6 月为 9500 多万名)。这是党的发展历程具体而生动的体现。代表的身份构成也由最初的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发展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代表等各领域、各阶层……每一名代表个人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紧密相连。围绕代表的产生、构成、履职而展开的历史细节,则是一部丰富而生动的历史。本书的着重点也在这里,即阐述与代表本身有关的历史。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承载着组织(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代表的政治素质、履职能力、组成结构,对于党代会的顺利召开和各项决策的出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不同时期代表结构的差异,恰恰体现的是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特点,党所处的发展阶段,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和党的建设水平。本书选取了历次党代会中有代表性的代表进行个别叙述,以此体现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特点。这些代表人物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着怎样的经历,都有这样一些显著的特点:他们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他们身上,有家国情怀,有牺牲精神,有英雄气息,还有生生不息的理想主义的光芒;他们始终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用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和风范;他们始终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埋头苦干,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这也是本书着墨比较多的地方。

代表的产生方式实质上体现的是代表制度的建设,代表制度建设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党内民主建设发展的过程。党的一大到八大,从最初的推举、推荐和指派代表,到一定范围内选举代表,再到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代表,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党的九大到十一大,由于处于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代表主要以协商和指定方式产生,这时期也是党内民主发展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时期。党的十二大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相关事项被基本规范化和制度化。相应地,党代会代表的选举方式逐步固定为实行差额的民主选举,代表产生的步骤也基本固定。本书对此做了相应的叙述和阐释。

鉴于所涉内容和所述代表的特殊性,本书在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参阅和运用了公开而权威的党史著述和报刊报道。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人物传(系列)》《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增订本)》《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著《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人民日报》对历届党代会及代表的相关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共产党员网、央视网等有关党代会代表的报道。

从事党史研究三十多年,我一直试图让自己写出来的书,既是有用的,又是能够让人读下去的。一般而言,除非必要,没有人乐意去读一部枯燥无味的书。党史著作很严肃,但并不等于内容不丰富不生动。本书努力做到有用而有味。

本书在付梓之际,党的二十大已经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祈愿并坚信,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谨以此书,纪念又一个百年征程的起航!

 

王 旸

2023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