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P001-P006

取得成就只不过是人格健康的附属品而已。

——曾奇峰

家庭教育的内容纷繁复杂,涉及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如安全感、敏感期、文化课学习、情绪管理、玩手机、性教育,等等。如何从容应对如此复杂多变而又无比重要的课题,让家庭教育有章可循?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学会应用第一性原理,从本质上理解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并紧抓这一核心目标,以不变应万变。

一切围绕目标来,我们就不会走错方向、偏离正轨,更不会被大环境“卷走”。否则,我们很可能失去家庭教育的主动权而成为孩子的救火员,比如孩子不写作业时我们一遍遍催,玩手机时间久了我们又和他争抢手机,周六日又因为不愿意起床上课外班的事而和孩子发生冲突……如此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章法可言,付出了很多却收效甚微。

所以,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什么,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明确的最重要的问题,而要搞清楚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孩子由小到大所接受的各种教育说起。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种教育分工不同,各自的主要目标当然也不一样。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所以学校才会分不同的学科,通过上课的方式给学生讲授知识,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都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服务。正因如此,即便当下我国高喊减负和素质教育,但学校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主要依据。

社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各种社会能力。比如我们给孩子报名参加夏令营,给孩子报“演讲与口才”等兴趣班,都是以兴趣或者特长为切入点,提高孩子的某些社会能力,从而让孩子将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那么,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一些家长认为是帮助孩子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将来考取好的大学从而拥有更光明的前程,于是这些家长把自己的主要教育精力用在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上,比如陪孩子写作业,亲自给孩子讲每一道不会做的题目,让孩子牺牲玩耍的时间去上各种课外辅导班,当孩子并不像自己希望的那样努力、成绩不如意时就控制不住地冲孩子发脾气。

一些家长认为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包括各种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方面,比如早睡早起、讲究卫生、见了长辈要问好、玩过的玩具要收拾整齐等;学习习惯方面,比如提前预习、认真听讲、先写作业再玩等。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这种说法最近比较流行,尤其是所谓的“底层能力”,比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控力等。

当然了,还有很多家长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知道自己给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很重要,但是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呢?

不知道,没想过。

如果我们的目标有问题、出现偏差,甚至没有目标,那么,结果出现问题就再正常不过了。学习成绩、习惯和能力固然重要,但这些观点都没有说到家庭教育的本质上,如果我们以此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孩子八成是会出问题的。

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作为家长,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有所为有所不为,都应该以这一核心目标为评判依据:有利于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我们要努力做好;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不利的,我们要尽量避免;与孩子的人格发展不太相关的,我们则不必斤斤计较、投入太多精力,甚至和孩子拧巴、较劲。

很多人可能觉得“人格”这个词太虚了、不够实际,所以我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大概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对己的思想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对人:一个人怎样对待他人、怎样与他人相处,是诚实的,还是虚伪的;是友爱的善良的,还是冷漠的阴险的;是大方的包容的,还是吝啬的刻薄的,等等,这讲的是“为人”,也就是一个人的道德观。

对事:一个人怎样对待自己要做的事情,是积极进取的,还是消极应付的;遇到困难是始终坚定努力的,还是容易放弃退缩的;是喜欢主动探索,还是只等被动接受,这讲的是“做事”,也就是一个人做事的心态。

对己:一个人怎样看待、对待自己,内心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痛苦的无望的;是充盈的满足的,还是空虚的贪婪的;是自信自爱,还是自卑自负,这讲的是一个人的幸福感。

如果孩子成长出健康的人格,他就既拥有真诚善良的道德观,又拥有积极乐观的做事心态,而且他的内心还很自信幸福,那么,根本不必家长操心,他上学时一定会努力学习并取得好的成绩,工作后一定会找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业并为之努力奋斗从而有所作为,成家后一定会好好爱护爱人和孩子、生活幸福。

这不就是我们家长的愿望吗?我们不就希望孩子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吗?孩子只要拥有了健康的人格,这些都将成为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根本不需要我们家长一直推着他、盯着他、教育他、引导他。

就像我国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所说:取得成就只不过是人格健康的附属品而已。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也说过类似的话: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为什么我们常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就是因为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孩子的人格,影响的也是孩子的人格,而人格又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命底色,决定了他方方面面的表现。

家庭教育做得好,孩子的人格健康而强大,那么他在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时,就自然容易取得好的成效。如果家庭教育没有做好,孩子在人格方面就很可能出现问题,比如做事消极、对人不够友好、内心痛苦不自信等,那么这个孩子无论接受多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可能都无济于事。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了吧!人格是比知识、成绩、能力、习惯更重要的生命底色,我们学的知识、掌握的能力、拥有的习惯,也只有在人格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偏离了这一核心目标,就很可能好心办坏事,比如很多家长把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每天辛辛苦苦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讲题、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但孩子的学习情况却越来越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