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过好这一生,咬牙切齿给谁看

 

但凡活到一定年纪,总有一些体悟忍不住要和人分享。良善一点来讲,也算是过来人愿后来人少走歧途、少受波澜;自私一点来想,是关于自我的一个验证,总想看看这样走来是不是走对了,此刻又行走在生物链序列的哪一个层次中;再庸俗一点,好为人师确实也是一种病,未尝不是一种焦虑感,也是要先占个高位,从另一角度证明尚未落败。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给自己当下的活法寻找合理性。也就是说,无论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总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证明:在我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我也做出过努力,在赚钱和开心还有责任感之间平衡过,认为这样的生活适合我,并且也许是我已经能做到的最好。

几乎所有的鸡汤和你以为的人生准则,都是基于这样的“自我开解”和“他人开导”得来的。所以我一直喜欢虹影写过的那篇《在东京拜访一事无成者周树人》,她在最后借言,“周树人近四十岁突然爆发,变成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变成的人:我在临近四十岁时渐渐沉静随遇而安,做一个努力模仿当年周树人的人——我终于敢做一个失败者”。

有些道理,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你拉远镜头,放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里看——也未必没道理,但未免有些“小”。当然,如果再宏观一点,那么虚无主义就又要冒头了,并没有什么意义存在,哪有什么真的“好”与“坏”。

我一向喜欢虚无主义者,就是因为他们不执着。所以真的虚无主义都应该是金牛座,会更投入地纵情声色、耽于享乐、活在当下。就好比色或空其实都一样,过于强调色或空,都属于没明白。而何时色何时空,那才是人生大智慧,丝毫做不得假,全凭悟性。

我喜欢的很多词,都是看着不费劲的。比如从容、优雅、风流。这些词有的是仗着天生才华或悟性,或者是后来真的想得开,要么就是眼界高。当然,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真的不费劲,想维持这些词汇,可能要比旁人付出多很多倍的成本。事情好玩就在这里:一旦你字字血声声泪地说“你知道我付出了什么吗”之后,这些词就会“砰”的一声原地爆炸。剩下大家尴尬地站在那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所以我这些年喜欢看一些杂书或散文,喜欢那种“只谈生活、不讲道理”的生活方式。也很爱看大家买了些什么、去哪玩耍游乐、爱侣之间又有了什么黑段子之类。反正懂那么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不如顺流而下看风景,偶尔江心捞捞鱼;哪天心情好了,也能中流击水一下,砥柱五分钟,尽兴不尽兴差不多就撤回来。啊,听着可是真不讲究。

但也是没想到,近年来,就算看段子、杂文,也会经常觉得哪里不对劲儿。我胆子小,经常被吓到。我还比较敏感,从文字中经常可以看到心肠。所以,如今点开一篇文章,从对心灵的影响角度来说,跟点开一颗地雷也差不多了。

《没有买这支口红的女的没人要》《你睡觉的时候美国人都在努力工作》《中产阶级“落阶”的深层焦虑》《你为什么还这么low》《像我一样努力过,才有我一样的生活哦》《没有去过这里的人也敢说自己爱旅行》等等。也许你看过类似的文章,也许你大概了解我说的意思,很多事儿吧,不能说不对,但就是让人隐隐觉得不舒服。

可能是:太使劲儿了?太咬牙切齿了?

我很害怕某一类工作狂,他们努力的地方都在邮件或朋友圈、微信群里。刷的全是行业趋势和自己如何加班、如何心系公司、如何死而后已。你看不到他的性情和真正的工作状态,你只看到一个活体公司告示牌。这样的人,你问他一句“吃了吗”可能都会觉得亵渎他,因为可能引发系列“项目正在上线 / 上市关键期,很多人已经 N 天没有好好吃过饭了,等我们在庆功宴上举杯吧朋友”这样的宣传口径。

我还害怕某一类生活方式达人,他们传达出来的所有信息就是:你如果不这么过,你就没品位。你要像我一样控制我“寄几”,跑步瑜伽撸铁;你要像我一样对相貌负责,并且吃同款牛油果;你要像我一样去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旅行”;你要像我一样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否则,你一个不努力不自控不会花钱的家伙,没人爱,上不了层次,活该烂在家里的沙发上。

我还害怕鸡汤导师和情感专家,他们会告诉你,人必须努力、必须上进,因为世界是残酷的、资格是对等的。“你交往的人是和你一样的人,你必须进入那个圈层”“爱情是势均力敌,婚姻是门当户对”“只有努力过,爱搭不理才会变成高攀不起”类似这样的观点,都是过于放大了努力的作用。

听起来,这篇文章写到后面,好像在黑“努力”这个词。可是我真的没有啊。

我只是有一点惊讶,谈论生活,不应该是风流婉转眼波过处、当时寻常相逢一笑吗?为何都变成了恶形恶状、咬牙切齿?想知道当事人在对自己发什么样的狠。

努力没有错,朝前走也没有错。人一旦决定了自己行进的方向,就会甘之如饴。剩下的事,可能就是控制面部肌肉了。我说过很多次,你要站得高看得远,深信自己可以值得更好的东西,但假如声嘶力竭地招呼大家:“看啊,你们看我多努力啊,我值得啊。我美好啊。”就会给人一种慕容复再次疯了的感觉。

觉得是对当下生活过于焦虑,在还不笃定的时候过于急切地想证明自己。我大概明白之所以这些会让我隐隐觉得不舒服,就是因为我感觉到了生活的本质其实也是“尽人事,听天命”。更因为我害怕那种咬牙切齿的努力,那背后不应该仅仅是对美好的向往,可能更多的是急于告别过去的自己、一雪前耻的复仇感。那个感觉,可能跟一篇文章的标题有点像――《我特么努力了二十多年才能跟你坐在一起喝星巴克》……

我是觉得,总是把努力挂在嘴边,让所有人都看到你奋力拼搏、品位卓绝、思绪深邃,其实还是另一种捉襟见肘。因为那种咬牙切齿的感觉都没能很好地掩藏住,总会在美好生活的表象上流露出一些硬心肠。一想到这样的美好,都是吃了那么多苦换来的,也使幸福感打了很多折扣。

如何过好这一生,都是冷暖自知。可美好和成功,属于宇宙恩赐和报偿系列,搞成雪耻和复仇系列就不要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