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城市  “城”和“市”原来分过家

“城市”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诸如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昆明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然而,你知道吗,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字的本义是城墙,例如万里长城 ;“市”则是买卖商品的场地,例如距今1000多年的唐代都城长安城内的东市、西市。这么看来,“城”“市”这两个字原本并不是连在一起读的。那么,城和市各自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呢?最早的实物货币

令人感到安全的“城”

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在距今6000多年的时候,陕西姜寨、半坡等地的原始人类就在他们居住地的周围挖了宽、深各五六米的壕沟进行围护,这些壕沟既能预防野兽的侵害,还能防止其他部族的人来抢掠食物。到距今5000多年的时候,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人们有条件修筑高墙来保护自己了,这种高墙就是我国早期的城。考古工作者在浙江杭州、山西临汾、陕西榆林等地先后发现了原始社会晚期的大型古城遗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良渚古城,这座古城的内城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城墙总长度约6000米。仅看“6000 米”这个数字,也许你不以为意,但再看一组数字,我想你一定会惊叹不已!因为,这座城墙底部的宽度一般为40-60米,而最宽的地方竟然有100米。经研究发现,修建城墙的时候,人们先在地上铺一层大约有我们两个拳头那么高的青胶泥,将地面弄得平平整整,再在上面铺大石块作为城墙的墙基,石块是从山上开采来的,一块就重四五十千克,这样的大石块一共铺了30多万平方米。

请你想象一下,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辅助的古代,人们只能用手抬肩扛的方法,将四五十千克重的大石块铺设 30多万平方米作为城墙的墙基,这中间要花多长时间、经历怎样的艰辛?并且,良渚人铺设的大石块还仅仅是在建墙基呢,接下来他们还要在大石块上面堆黄土,堆黄土时还要不断打夯(hāng),把土一层一层夯实,大约筑到 8米高(差不多是现在的三层楼那么高)才成。这堆土、夯土的工作量可比铺石块的工作量大多了。有专家推算,至少有4000名良渚人不间断地干3年,才能将城墙完全修筑起来。现在,对于 5000年前良渚人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你是不是感到十分震惊呢?接下来还要告诉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