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策略一:把握素养导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通过四个内容领域的教学,帮助学生获得与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以下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简称“四能”),发展他们的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入理解这些核心概念的深刻内涵,使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并反映核心的价值观,是教学的落脚点。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铋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刻画结果目标时,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在描述过程目标时,使用了“经历”“体验”“感悟”“探索”等行为动词。制定教学目标时使用的目标动词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就不同:定高了,学生达不到;定低了,缺乏挑战性。因此要用好表示程度的目标动词,对课堂教学准确定位。

案例及解析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性质和规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概括性,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探索用字母表示事物的关系、性质和规律的方法,感悟用字母表示的一般性;在探索知识、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意识、推理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思维从“算术向代数”发展的第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产生的必要性,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含义,而且要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符号意识,渗透代数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

这个教学目标使用了“体会、探索、感悟”这些目标动词,由此,我们应明确学生通过这节课应该“能在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字母式子的意义;在理解字母式子意义的基础上,能够在新的情境中用字母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在参与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字母式子的特征,获得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初步经验,体会符号简明、概括与抽象的特点”。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课堂教学、考试命题、评估的依据,是教材的编写者、教学的实施者、教学效果的评价者共同遵循的准则。《课标(2022年版)》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课堂教学要注重“四基”、培育“四能”,同时提出了数学课程的11个核心概念;对于目标动词,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表述,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和领会。

小贴士

在实践中,老师们在刻画知识与技能目标或描述数学活动过程时,往往忽略目标动词的使用,造成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安排难易不合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关注近期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又要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领悟上,数感的增强上,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上,空间观念的发展上。制定教学目标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放眼未来,准确选择好目标动词,课堂就有了明确的定位,就有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