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献给莱昂 · 韦尔特

孩子们,请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我的第一个理由:这个大人是我在世界上最要好的朋友。第二个理由:这个大人他什么都懂,连小人书都懂。第三个理由:这个大人住在法国,他在那里又冷又饿。他需要得到安慰。如果这三个理由还不够,我很想把这本书献给后来成了大人的那个孩子。所有的大人当初都是孩子。(但是很少有大人记得这一点。)所以,我把题词改一下:

献给还是个小男孩时的莱昂 · 韦尔特

 

正文

我六岁那年,有一次,在一本书里看见一幅很棒的图画,那本 书叫《亲身经历的故事》,写原始森林。那幅图画上,一条大蟒蛇正在吞吃一头猛兽。我把它描了下来。

 

 

书里写着:“大蟒蛇把猎物整个吞下,嚼都不嚼。然后,它动弹不了,它得睡上整整六个月,才能消化肚子里的东西。”

对原始森林的探险,我当时想得很多。于是,我也用一支彩色铅笔,画出了我的第一张画。画作第 1 号。就像这样:

我把我的杰作拿给大人们看,问他们:“我的画是不是让你们很害怕?”

他们回答:“一顶帽子有什么好怕的?”

可我画的不是帽子呀。我画的是一条大蟒蛇,正在消化一头大象。于是我把大蟒蛇的肚子里面也画了出来,好让大人们看个明白。大人们老是要人解释。这是画作第 2 号:

 

大人们劝我不要再画大蟒蛇了,还是专心学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吧。就这样,我六岁时放弃了画家生涯。画作第 1 号和第 2 号的挫折,让我泄了气。大人们自己什么也弄不懂,却要孩子们一

遍一遍地解释,真够累人的……

我只好另选职业。我学会了驾驶飞机。世界各地,我差不多都去过。的确,地理对我很有用。只要看一眼,我就能认出,哪里是中国,哪里是亚利桑那。如果夜里迷航了,这很管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同很多严肃的人打过很多的交道。在大人们中间,我经历了很多。我就近观察他们。不过,我对他们的看法,没有多大改善。

碰到头脑清楚一点的大人,我会拿出一直保存着的画作第 1 号给他看。我想知道他能不能看懂。但大人总是这么回答我:“这是一顶帽子。”所以,我就懒得跟他说大蟒蛇、原始森林或者星星了。 我只好说一些他能懂的事情。我跟他说桥牌、高尔夫、政治或者领带。大人就挺满意,觉得认识了一个正常人……

我孤独地生活着,没有一个人真正谈得来,直到有一次,六年前吧,飞机出了故障,在撒哈拉大沙漠。发动机里有什么东西坏了。身边没有机械师,也没有乘客,我只好自己来干这棘手的修理活儿。这对我是生死大事。我带的水,只够喝八天。

第一天晚上,我就睡在大沙漠里,千里之内,荒无人烟。我孤零零的,比大海中央漂在船板上的海难者还要孤零零。因此,黎明时,当一个奇怪的小小的声音唤醒我时,你们可以想象,我是多么吃惊!这个声音说:

“请……给我画一只绵羊吧!”

“嗯!”

“给我画一只绵羊吧……”

我猛地跳了起来,像被雷电击中。我使劲揉眼睛,仔细瞧了瞧。一个完全是天外来客的小人儿,正认真地瞧着我呢。后来,我还给他画了一幅最棒的肖像。当然,他本人比肖像要可爱多了!这不能怪我。六岁那年,大人们让我很失望,我已经放弃了画家生涯。我再没画过什么,除了大蟒蛇。

我瞪圆眼睛,吃惊地瞧着他。别忘了,我可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但这个小人儿,既不像迷了路,也没有饿得要死、渴得要命、怕得发抖的样子。他的表情,一点也不像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里迷了路的一个孩子。我终于能说话了,我就问他:

“可是……你在这里干什么?”

他又说了一遍,声音很轻柔,像在说一件大事情。

“请……给我画一只绵羊吧……”

当神秘把人镇住时,我们是不敢违抗的。真不可思议,这个地方荒无人烟,生命都有危险!我还是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和一支钢笔。但是,我想起来了,我只学过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于是我(有点没好气)对小人儿说,我不会画画。他回答我:

“没关系。给我画一只绵羊吧。”

我从来没画过绵羊,我就给他画了我以前画过的两张画中的一张:肚子闭着的大蟒蛇。小人儿的话让我惊呆了:

   “不!不!我不要大蟒蛇肚子里的大象。大蟒蛇,很危险,大象呢,太大。我的家可小了。我要一只绵羊。给我画一只绵羊吧。”

我只好画了。

他认真地看着,又说:

“不!这只羊生病了。再画一只吧。”

我又画了一只。

我的朋友微笑着,宽容地说:

“你瞧……它不是绵羊,是一只山羊。它有角……”

于是,我又画了一张。

同前几张一样,这一张也被拒绝了。

“这只羊太老了。我要一只能活很久的绵羊。”

我失去了耐心,因为我急着要把发动机拆下来,于是我乱画了一张。

我随口说:

“这是只箱子。你的绵羊在里面。”

但我惊异地看到,我的小法官的脸上,顿时放出光来:

“我就要这一个!你说,这只绵羊要吃很多草吗?”

“为什么问这个?”

“因为我的家很小很小……”

“行了行了。我给你画的绵羊够小了。”

他低头看那幅画:

“它不算小……哎!它睡着了……”

就这样,我认识了小王子。

我费了好长时间才弄明白他是从哪里来的。小王子问了我好多问题,但对我的问题,他就跟没听见似的。但他偶尔说出的那些话,向我披露了他的所有事情。比如,第一次看到我的飞机时(我不会画我的飞机,那太复杂了),他问我:

“这是什么东西呀?”

“它不是什么东西。它会飞。它是一架飞机。我的飞机。”

我很自豪地让他明白,我会开飞机。他于是喊了起来:

“什么?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啊。”我谦虚地回答。

“啊,真好玩!……”

小王子发出可爱的笑声,但他的笑声激怒了我。我希望别人能认真看待我的不幸。他接着说:

“那么,你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你是从哪个星球来的?”

他的出现如此神秘,我立即窥见了一丝亮光,于是突然问他:

“你是从别的星球来的?”

但他没有回答我。他轻轻地摇了摇头,眼睛一直盯着我的飞机。

“是的,坐这东西,你不可能从很远的地方来……”

然后,他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我给他画的绵羊,专心琢磨起他的宝贝来。

你们可以想象,“别的星球”这半句隐语,太吊我胃口了。因此,我想多了解一些。

“你从哪里来的,我的小人儿?‘你的家’在哪里呀?你要把我的绵羊带到哪里去呢?”

他默默地想了一会儿,回答我:

“你给我的这只箱子,它有一个好处,绵羊晚上可以住在里面。”

“当然。如果你乖,我还可以给你一根绳子,白天可以把绵羊拴起来。再给你一根小木桩。”

这个建议好像让小王子大吃一惊。

“把绵羊拴起来?这想法太怪了!”

“如果你不把它拴起来,它会到处乱跑呀,然后它会跑丢……”

我的朋友大笑起来:

“你想让它跑哪儿去呀?”

“哪儿都行啊。笔直往前跑……”

小王子严肃地告诉我:

“没关系,我住的地方可小了。”

他又加了一句,带着点忧伤:

“笔直往前跑,也跑不了多远……”

 

译后记 “所有的大人当初都是孩子”

“所有的大人当初都是孩子。”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小王子》的作者安托万·德·圣 - 埃克苏佩里说的。

我翻译《小王子》之前,有六十多位译者已经翻译过这本书了,其中包括我读博士时的导师郭宏安先生,他翻译的那个译本是 2013年出版的。六十多个译本,这还只是 1979—2014年间在中国大陆出版的译本数目。在台湾也有不少译本,作者的名字被翻译成了安东尼·圣修伯里。我觉得没什么道理,因为漏掉了法语的好几个音。译者不同,译本就有差别。一模一样的译本,肯定是没有的,如果有,必有一家是抄袭。能找到的译本太多了,我实在看不过来。于是我决定,哪一种译本都不看了,老老实实看原文吧。

《小王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译本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本书好,很好,非常好,特别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谁读了,都会觉得它好,因为谁读了,都会被吸引,被感动,然后从中受益。你们不信吗?你们读一读,你们就知道了,我说的是真话。对《小王子》,我可不能说假话,小王子最不喜欢说假话的人了!

我相信,只要读一遍,无意之中你就会记住书中的一些句子,这些句子简简单单,但是包含了很好、很深的道理。如果领会了这些道理,你们就不用害怕长大了,因为小孩子总是会长大的。

写出这么好的一本书,作者肯定是很了不起的。安托万·德·圣 - 埃克苏佩里,作者的全名很长,因为他是法国人。你们都知道吧,法国的首都是美丽的巴黎,也是法国的第一大城市,那么,第二大城市叫什么名字呢?它叫里昂,是美食之都。1900 年 6 月 29 日,圣 - 埃克苏佩里就诞生在里昂,他们家是贵族。据说,全世界印刷最多的一本书是《圣经》,而印刷第二多的那本书呢,就是《小王子》。

圣 - 埃克苏佩里的童年是温暖而快乐的。他从小就喜欢幻想,比如幻想飞翔,在天空中飞翔,像自由的鸟儿一样。这个幻想还真的实现了。21 岁的时候,他加入了法国的空军。后来尽管退役了,但他仍然驾驶飞机,只是任务变了,改成了运送邮件。我觉得,运送邮件比同敌机搏斗,要有意思多了。邮件给人带去喜悦,是和平的;而搏斗呢,总是你死我活,是残酷的。

都说《小王子》是一本童话,它讲一个飞行员在沙漠里遇见一位小王子的故事。故事很神奇,似乎是想象出来的,但实际上又很真实。它同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35 岁的时候,为了创造一项最快的飞行纪录(从法国的巴黎飞往越南的西贡),圣 - 埃克苏佩里驾驶飞机,飞向蓝天;没想到,途中出了事故,飞机迫降在沙漠中;当时有一个机械师和他在一起。怎么办呢?他们只好在沙漠里走啊走啊,一直走到第四天,才遇见路过的商队,于是得救。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生死经历啊!在沙漠里,他一定又渴又饿,非常无助;坐在沙丘上的时候,他一定仰望过满是星星的夜空,一定看见过星星们的微笑,也一定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所以,没准儿,那时他已经想象过小王子了呢!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纯粹幻想的东西。幻想的背后,一定有人类亲身经历的事情。这些事情就好比飞机场和跑道,有了它们,幻想这架飞机才可以起飞。做梦算亲身经历吗?我认为也算。做梦,也是你的身体和大脑的一种经历啊!而且做梦时,身体不动,心却在飞。

圣 - 埃克苏佩里是一个正直的人,他爱他的祖国 —伟大的法兰西。在他的心目中,“法国高于一切。”20 世纪曾经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差点把人类拽到自我毁灭的边缘。因为大人们总是犯糊涂,什么事情谈不拢,就会失去耐心,就会使用武器,枪呀飞机呀大炮呀,互相打起来。战争,就是大人们互相残杀!战争,真的是人类脸上最难看的那一道伤疤!我觉得,没有一场战争是好的,侵略战争更是作恶。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期间,德国和法国打起来了,后来法国打败了,投降了。

圣 - 埃克苏佩里逃到了美国,但他每天惦记着被德国人占领的祖国,想着怎样把它收复。43 岁时,他毅然放弃安全的生活,参加了抗击德军的部队,还是当飞行员,驻扎在非洲北部。《小王子》这本书就是在那一年出版的,不是在法国出版的,而是在他流亡的美国出版的。他把这部童话的法文版和英文版委托给了纽约的一家出版社,两本书里面都有他自己画的水彩画插图。到 1945 年 11 月,法国的伽利玛出版社才出版了《小王子》的法文版。在法国,直到今天,那一版《小王子》仍然是权威版本。我的译文,就是根据这个法文版本翻译出来的。

但是,如果仔细比较的话,你们就会发现,1943 年在美国出版的法文版和 1945 年在法国出版的法文版,它们的插图有一些明显的不同。天文学家从望远镜里望见了什么?一颗星星。但在法国版里,没有星星。还有很多其他细节,比如猴面包树的根须,花的叶瓣数,棕榈树的枝条,落日的次数,等等,都不一样。

世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事物!我们每个人的头脑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手指上的螺纹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小王子心中惦记的那朵玫瑰也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你们手头有不止一种《小王子》译本,那么我希望,你们不妨比较一下,为什么这本《小王子》里的句子跟另一本《小王子》里的句子不一样。这样,也许能帮助你们加深对《小王子》的理解。为了翻译这本书,我花了三个月时间,当初圣 - 埃克苏佩里写这本书,也是在三个月内一气呵成的。这本书,本来应该译上一年甚至三年,因为需要细心琢磨的句子和词语太多了!比如,狐狸求小王子做的那件事情,那个动词我一开始选择的是“驯服”,后来同朋友讨论后,才改为“驯养”。确实,“驯养”比“驯服”要准确得多,前者是互动的,是建立关系的过程,而后者是强迫的、征服的,因此也是凌驾其上的。还有,在三列火车雷鸣般呼啸而来的那一章,“扳道工”和“火车调度员”在法文中是同一个词,但从上下文来看,那个人只能是“火车调度员”,而不会是“扳道工”。

所以说,朋友们,翻译首先是理解的艺术,然后过渡到用另一种语言“再次”把理解到的东西写出来,这个时候,它就变成写作的艺术了。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选择,选择,再选择……为了找到最适合、最妥帖的词语和句子。一本书的气息和风格,就是从所有词语和句子的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