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见文件夹:00图片>精彩文摘

《设计型学习法》
“未来城市”微缩模型的教与学
我们不能预测2046年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是否能够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生存,但是没有我们的参与,理想的世界就不可能存在。未来的设计师如果将自己的天赋与激情注入设计之中,就可以用设计来创造一个美好的城市。 
——发明家、航空工程师保罗·麦克雷迪 
“2046年的设计”,《设计新闻杂志》,1996年11月4日 
“我们真的要在教室里建造一座未来城市吗?”这是几十年来我给教师培训我的教学法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即使不是未来之城,也可以是任意一个基于想象在桌面上建造的三维建筑环境。也就是格式塔:整座城市大于各部分之和。城市是将所有主题联系起来的象征。      
多年来,无论在哪个年级应用我的研究,模式都是固定的。“多琳·纳尔逊设计型学习法”一开始都是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桌上初步建设一座前所未见的未来城市(或社区、定居点/聚居地、古代文明、生物群落、生物圈、商业圈,或任何其他基于课程的、代表真实地点或体系的环境)。 
构建和管理一个前所未见的三维世界是一场有目的的戏剧表演,学生们扮演规划者、土地开发商、设计师和政府代表的角色。作为城市的建设者、政府官员和市民,学生们积极地去构造和实现他们的规划。学生们忙着建设未来的初始城市,场面很嘈杂、很混乱,但他们都非常投入。这是他们终身难忘的创造经历。在规定时间限制内完成城市构建为学生们提供 
了一个分析疏漏和失误的学习环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逐步地开发和管理城市。在一个学期或学年里,他们通过一系列大主题设计挑战,学习相应的小主题指导课程,从而不断完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提升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老师可能会这样对学生说:“你们将要建造初始城市并进行管理,这个城市会随着你学习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

示例:基于学校课程的、可用于城市或其他相关情境的大主题: 
·复杂性/多样性:城市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实体。 
·可持续性:城市提供基本需求——住所、食物、水、交通以及其他重要的服务。 
·互联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治理:建设城市需要规划、合作和决策。 
·无序性:不论是否事先做准备,环境的压力都会导致变化。 
·适应性:人们创造了城市,也可以适应和改造城市。 
·准备:制订计划的基础是明确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以及如何获取所需。 
·毅力:目标可以通过行动计划来实现。 
当学生们在教室里初步建造一个桌面城市时,他们先从各个地块开始,通过扮演各种政府角色,将这些地块拼成一个整体。每个地块使用的都是大约12英寸×16英寸的硬纸板或泡沫板。(根据年级不同,这些地块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对于远程学习而言,学生的地块B须足够大,这样才能让线上的所有人都看得见。) 
学生们在线上或线下,通过扮演市政府的各种角色,解决地块拼合难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协作与沟通。这让他们能够深刻理解主题以及跨学科方面的知识,诸如公民责任、社会和情感。我曾试着在没有城市的情况下向教师们传授这种方法。我甚至用这种教学法创建了一个戏剧项目、一个海洋生物学项目以及一个与法律相关的教育项目。这些项目一开始看起来很有效,但由于缺乏综合情境要素而失败。没有什么能取代 
K-12学生在课堂或线上环境中,基于真实情景或体系,创建和管理未来 
城市或其他想象的动态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