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一章 赵庄事件[1] 赵庄事件发生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第二年——一九二八年。 赵庄是离上海不远的一个县境里的有名的庄子。庄里住着十多户有钱的人家。一道峻削的围子环绕着庄子的四周,庄里遍地种着茂密的竹林,把一座座白墙瓦屋全遮掩起来了。围外还有条水清见底的护庄河,岸边匀称地种着合抱的杨柳,前后都有吊桥。从前一到天黑,就抽起吊桥,借此保护他们的身家财物;现在因己成立了保卫团,有人站岗放哨,势头更大了,就不再干这些麻烦的事。离庄南一里多地有个交叉路口,一条斜路通向桃源村。 赵庄确很美丽,到春天桃红柳绿,翠竹摇曳,真令人向往。然而赵庄的人,并不满足于这样的享受,他们整天忙着收租、讨债、打麻将、抽大烟、玩女人、鞭打穷汉子。乡下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喂肥了这批吸血鬼。当地人都很羡慕赵庄这个好地方,但没有一个老百姓不痛恨赵庄的地主,特别是对赵四,更是恨之入骨。曾经有人给赵庄编了一首歌谣,这首歌谣虽然出于一个文人的手笔,但由于它体现了群众的看法,所以人们把它当作自己的呼声,到处传播着: 上有天堂兮,下有赵庄; 目击赵庄兮,炬赫而堂皇; 彼厌乎珍馐兮,吾乃食其糟糠; 彼唯积金累银兮,安问世之饥荒? 噫!赵庄之人兮,如虎如狼; 赵庄之主兮,赛似阎王! 孰敢正视兮,家破而人亡; 含怒含怨兮,众俱啜泣而徬徨! 赵庄的主人赵四,在前清末年曾做过一任知县,结识了几个有钱有势的官僚,在地方上曾烜赫过一时。辛亥革命后,赵四太爷“归隐林泉”,充当地方绅士,依然声势迫人。他以遗老自命,头上一直拖着一根长长的发辫,穿着长袍马褂,踏着朝天厚底青靴,跨着八字方步,保持着他那忠于清廷的气派。军阀当道的几年里,县长大人上任之前,总得先来孝敬孝敬赵四太爷,才能扎稳饭碗的根子。大革命失败之后,他的儿子因反共有功,成了蒋介石手下的红人。于是素称“肤发受之父母”不肯剪发辫的赵四太爷,这时也学起时髦来,革掉了他那根尾巴。从此,这个小麻面、吊眉毛的赵四太爷就变成了“赵四先生”。但是这样一来他更红了,成了这地区的“土皇帝”。前些日子,他收买了三十多个流氓、惯匪,组成了“保卫团”,说是保护地方安宁,向家家户户摊捐派款,穷人拿不出钱,就捉去吊打一顿。赵四依靠了.这批看家狗,任意捉人、杀人、公报私仇,甚至去打家劫舍,把当地居民舞得鬼哭神号。 一天,赵四正坐在花厅里的太师椅上,闭目养神,庭院里几盆残菊,随风散出一缕幽香,送进赵四的鼻子里,他感到特别舒服,渐渐沉入朦胧之境。 “四先生!”突然一个声音把他惊醒。他一肚子不高兴,正待发作,但仔细一看,叫他的是他最得意的当差,他才捺住性子,“唔”了一声。 当差的必恭必敬地站在他面前,低声下气地说: “外边厅里有位姓倪的小子要见四先生,说是有要紧的事情。” 赵四皱了皱眉头,心想倪二叫儿子来干什么?这不成材的东西只知讨钱喝酒,一桩事情也没办好,今天必定又来耍花枪,讨钱花的。 “倪家小子再三说有要紧的事,而且说是很机密的呢!”当差的又补充了一句。 “既然如此,叫他进来!”赵四没精打采地说。 门开处,走进来一个二十多岁的人。他虽面黄肌瘦,穿着一件破烂不堪的夹袄,但看起来倒是一个精明的家伙。他一见赵四,就一躬到地请了个安。 “你来做什么?……”赵四见小倪的举止虽有几分高兴,但是不肯放下威严的架子,随便指指边门角上一张凳子叫小倪坐下。 小倪望了望赵四,一面告罪坐下,一面恭而敬之地说: “四先生,我爸叫我来禀告一桩紧要的事,……”说到这里,他机警地看了看站在旁边的当差。 “没关系,他是我的亲信。”赵四看见小倪那副谨慎而又紧张的神色,知道一定有重要的事情了,连忙叫当差的倒了杯茶给他。 这种例外的款待,反使小倪不安起来,连忙诚惶诚恐地站着道了谢,然后把倪二交代他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四。 赵四听了小倪的话,顿时怒气冲天,麻脸上一块红,一块白,竖起眉毛,眼露凶光,狠狠地拍着桌子。 “这还了得,杀不净的共产党!”赵四直着嗓子,对当差的叫道: “快把队长找来!” 小倪心里高兴极了。他想,以前赵四老说我爸爸对他不忠实,这回,总要记上一个大功了吧! “很好,这才显出你父亲是尽心着力的!”不出小倪所料,赵四称赞着倪二,同时,慷慨地从腰包里掏出十块大头叫当差的递给小倪说:“这款子给你爸爸零花!并告诉你爸爸,只要他好好干下去,将来我一定保举他,给他升发的机会!” 小倪拿着白花花的银洋,谢过了赵四,扭转屁股,欢天喜地的走出了赵家的院门。 自从这天以后,赵庄的情况忽然起了变化:保卫团的人不常出现了,夜里更不见他们的踪迹。赵四也不多露面。人们都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庄里的人,最近偶尔听到保卫团的人在偷偷地埋怨: “该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