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生活在好为人师者众多的环境里,一个人是很难因为谦虚步的。几十年来,母亲一双似乎的巧手,至少在女红与烹饪两件大事上,早已摧毁了我有所作为的全部企图。这当然很令人暗自愉快,并且愿意顺水推舟摆出弱者的卑微,放胆说:我不会堆积如山的这不会与那不会。可以

    表明对纵与掌控能力越来越低下.但难道不是也因此越来越优哉轻闲了吗?

    家里还有另外两个表达欲旺盛的老师,某事某物,或者某个意外经历,立即就会涌现南辕北辙,或者貌似天下无双的种种争辩。作为评论家的那个人,常常正一脸肃然地磅礴道出久经理论素养训练过的真理,下一秒就可能被年轻人来路不明的无厘头反驳,稀里哗啦地冲垮固有的秩序。这根本不值得恼羞成怒,反而有一天评论家忽然意识到此类对话蕴含着特殊的时代秘密。他们年纪相差三十多岁,是从两块迥异的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巨大的差异标示着社会的巨大飞跃。为什么不记下来呢?很多灵光一闪的碰撞转眼消失不免可惜。于是建起一个微信群,这是两年多以前的事了。群括我在内一共只有三个人。三个人开始不着边际地胡扯乱说。说了几天,发现这种形式既不科学也太琐碎,丧失面对面交锋时的机敏与鲜活。而且谁来整理呢?这种苦累活锤子剪刀布过,输的人照样消极怠工,一拖再拖,拖久了群里就堆成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除非愚公再世,谁都懒得对它们动一个手指头了。并且中途手机都丢或坏过,如果内存卡里是黄金白银,我肯定率先心疼,不过是一堆闲话,那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这样就一年过去了,一年又过去了、那天是因为游戏起了争论。上年纪的人都讨厌嘈杂声音,可是恰好回家休假的年轻人在绘画之余.又把机器的打声带到我们跟前。辩论火热展开了,针尖锋芒.话锋绚丽。中途评论家突然严肃地沉下脸说:等等,这些话要记下来!

    最初是打算三个人一起说的,但很快发现我的角色既不三也不四,我比甲新潮,又比乙老派.而且由于存在感情倾向,一会儿是甲同盟,一会儿又成为乙后盾,这种墙头草太容易沦为搅屎棍。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