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二节悉补野王同世系时期的农牧业生产技术

聂赤赞普到朗日松赞是西补野王统世系时期。关于这一时期农牧业生产技术的资料不是很多,但却相当重要,故据实叙述之。

聂赤赞普为藏人,他是悉补野王统世系的代。“赞普”是藏语的译 音,意为“部落首领”,也意译作“王”,部落聚居之地已有原始农业。“ 聂赤”是藏语的译音,意为“颈座”,《西藏王臣记》、《汉藏史籍》、《 王统世系明鉴》、《红史》、《新红史》、《雅隆尊者教法史》等都说“聂 赤”是被12位聪明的放牧少年放在一个木头座位上,然后驾在颈上抬回,拥 立为王的,故名“聂赤赞普”,意为“颈座”王。12位放牧少年放牧一事, 说明此时已有牧业。传说聂赤赞普在位时,贵族“衣饰华美,出入开始乘马 ,有了牧马奴”。迄今仍在沿用的放牧工具“乌尔朵”的出现和使用也始于 聂赤赞普在位之时。“乌尔朵”是音译,一般意译为“投石带”,也可译作 “投石器”或“放牧鞭”。它是用毛线编织而成的长约一米半的绳状物,中 腰部位成一小兜。其用法是:先将“乌尔朵”对折,再将根端套在手腕上, 末端(鞭梢)捏在手中,然后在小兜放上石子或土块,后挥舞“乌尔朵”, 趁势松开末端,把石子或土块投向目标,以驱赶牛羊移动。

布代贡甲是悉补野王统世系的第九代,其辅政智勇谋臣为茹莱杰。《贤 者喜宴》在载述茹莱杰的聪睿之业绩时说:“……钻木为孔,制作犁及牛轭 ;开垦土地,引溪水灌溉;犁地耦耕;垦草原平滩而为田亩;……由耕种而 得谷物即始于此时。”《汉藏史籍》则说:茹莱杰“驯养了黄牛、牦牛、山 羊、绵羊,在夏天将草割下成捆收藏以备冬天饲养牲畜,将草滩开垦为农田 ,在山上设置守卫。在这以前吐蕃没有采集草籽、收割庄稼之事,从这时起 开始有了畜牲和农事。”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布代贡甲在位期间,农牧业 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其突出特点是:制作、推广了犁和牛轭等新的耕作工具 ;采用了新的耕作方法——耦耕,就是把两头耕牛并联耕地,即通常所说的 “二牛抬杠耕地”;兴修了水利;开垦造田,扩大了耕地面积;开始了由耕 种而得谷物,与藏人形成之初食用“不种自生的谷物”相比,简直是极大的 飞跃。

埃肖勒是“六地勒”(也译作“地上六贤王”)之首,他的辅政智勇谋臣为拉普果嘎,他们的聪睿之业绩据《贤者喜宴》记载是:以双牛一日所耕土地面积作为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以“颓”作为汁算牲畜的单位。引溪头流水而成灌田沟渠。在低处种植水田即行于此时。

赤年宋赞在位期间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据《拉达克王系》记载:“驯养牲畜;以‘颓’作为计算牲畜的单位;串联湖泊向上引水;将沟头之水蓄入池中,昼夜引水灌溉。”另据有关资料说,此时已普遍使用铁犁和铁锨。铁制农具的使用应视为一大进步。

达日年塞在位期间的农牧业生产,据《汉藏史籍》记载:达日年塞的辅政智勇谋臣为赤多日朗察,其聪睿之业绩是:“……在木头上钻孔做成犁耙和轭具,使用犏牛、黄牛实行耦耕,使平川地都得到开垦。在此以前吐蕃没有驮畜和运价,从这时开始有了驮运。”《拉达克王系》则载称:达日年塞在位期间,“杂交犏牛和骡,确定物价,储存干燥之山草等等”。

朗日松赞,也称朗日伦赞,他在位期间的农牧业生产,据《法王松赞干布遗训》记载:“……将公母野牦牛驯养为公母牦牛,将公母鹿驯养成黄牛,将公母野山羊盐羊(驯)养成绵羊,将公母獐驯化成山羊,将公母野驴驯化成马,将公母狼驯化成犬,此时垦地而有农业,牧养牲畜之牧者亦产生于此时。”这段文字所述虽不尽科学,但从中可见朗日松赞在位期间,变野生动物为家养牲畜的现象已相当普遍。这时的家畜、家禽的品种有:牦牛、黄牛、犏牛、马、驴、绵羊、山羊、犬、骆驼、猪和鸡等。已有了定居放牧、分季放牧、分类放牧的习惯。“在一般草原上放牧绵羊,森林地带放牧山羊,沼泽地带放牧马匹,一般田野里放牧犏牛,岩洞里饲养猪。”(据《西藏东北部民间文学》)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