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章 个殖民大国葡萄牙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面积92391平方公里,2003年时人口约1010万。就是这个面积和资源都赶不上中国的福建省、似乎无足轻重的小国,却以当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拉开了人类大航海的序幕,使相互隔绝的人类联系日益紧密,并在几十年间奇迹般崛起成为西欧富有的国家之一,一度与西班牙瓜分了整个地球。
    一、在与阿拉伯人的战斗中成长
    伊比利亚半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阿尔塔米拉石洞里的岩画是现存人类旧石器时代的代表作之一。此后,腓尼基人、希腊人、科尔特人和迦太基人先后影响着西班牙文明的发展。公元前206年,罗马人在决定性的伊利帕克大战中战胜了迦太基人,赢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胜利,基本结束西班牙战局,并于公元前197年在西班牙东南设立了近西班牙行省和远西班牙行省。到公元前133年,罗马军队终于镇压了各地的反抗,西班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帝国将基督定为国后,半岛的居民也接受了基督。
    蛮族成了主人
    在公元3世纪时,罗马已开始陷入“现状无法忍受,未来也许更加可怕”的“经济、政治、智力和道德的总解体时期”,兵源日益枯竭,边防逐渐弛废。公元375年的匈奴西征迫使大批“全生活只有狩猎和追逐战争”的基本上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日耳曼人涌入罗马帝国,掀起了移民狂潮,这时已风雨飘摇的西罗马帝国无力挡住外族入侵。这些被罗马人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在罗马境内大肆劫掠,410年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人洗劫了罗马城,这成了帝国崩溃的征兆,此后直到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城多次被洗劫。419年西哥特人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个日耳曼王国,后来于5世纪末6世纪初将版图扩展到高卢南、西班牙北,此后又于585年征服斯韦魏人,占领葡萄牙,完成了对整个西班牙的统治。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原帝国行政系统崩溃。罗马帝国政治制度的崩溃留下了一个任何蛮族国王或酋长也不能弥补的巨大空隙,以当时日耳曼人的文明程度又不足以担当建立、维护庞大的行政机器的责任,事实上这些互不隶属的蛮族王国使得西欧世界经常陷入四分五裂的战争混乱状态,当时没受什么影响的只有遍布各地的会了,所以这个空隙被作为兴民族的导师和法律制定者的会填补了。同时这种野蛮对文明的征服给欧洲的古典文化以致命的打击,使之完全崩溃,于是会事实上又承担起了文明化的责任。自然而然地,这些蛮族逐渐放弃了自己以前的信仰,皈依了天主1054年,东西会分裂后,基督已不是一个具体宗的名字,变成了一种统称。东会标榜自己的正统性,自称正,因为是东会,又称东正,又因为采用希腊礼仪,又叫做希腊正。西会强调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因其领导中心在罗马,所以又称罗马公,汉语一般译为罗马天主。因为后世伊比利亚半岛是天主的坚固阵地,所以这里提前用上了天主的名称。。589年西哥特国王宣布加入天主,自那以后直到现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绝大多数居民一直是罗马天主的忠实信徒,并在此信仰支撑下一直反抗着阿拉伯人的入侵,直到后光复国家。
    伊斯兰兴起
    在欧洲陷入一片混乱时,阿拉伯半岛上涣散的阿拉伯人却在穆罕默德领导下团结起来。穆罕默德,于571年前后出生于麦加的古莱氏族,他的同族人称他为“艾敏”,意思是忠实人,在《**经》中他被称为穆罕默德,即是声望很高的人。在他30至40岁的时候,经常在麦加的一个山洞中修行,后来,宣称自己是的上帝——安拉的使者,开始传活动,号召人们放弃多神及偶像的膜拜,归信宇宙的主宰安拉。于是这个宗被称为伊斯兰,意思为顺服安拉,徒称为穆斯林,即顺服安拉意志的人。他的诲被记录在他去世后成书的《**经》中,它不仅为信徒们提供宗戒律,而且为个人和公众生活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因此伊斯兰既是一种宗信仰,也是一种社会法规和政治制度,它有助于将当时四分五裂的各阿拉伯落团结起来。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诵《**经》使得各地的穆斯林书同文,字同音,因此《**经》实际上起到了语言科书的作用,成为有效联系各穆斯林的纽带。同时,卓有成效的传,又使被后来的阿拉伯帝国征服的地区迅速地穆斯林化,这十分有利于帝国的统治。
    穆罕默德的传深受下层民众的拥护,古莱氏的贵族统治集团则认为他所宣传的伊斯兰是一种异端邪说,并对他及信徒们进行迫害。622年,穆罕默德逃往麦地那,在那里他进一步传播伊斯兰作为团结各落的纽带,并开始建立穆斯林武装。通过武力和传,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已基本统一了落林立的阿拉伯半岛。在《**经》为信仰而与异徒作不懈斗争,死后入天国的号召下,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人冲出半岛迅速向四周扩张。至750年穆斯林阶段扩张结束后,阿拉伯已成为一个东起印度河流域、西到大西洋、北至里海、南抵尼罗河,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帝国。伊斯兰也成为一种世界性宗。
    占领伊比利亚
    随着西罗马帝国奴隶制的崩溃,各日耳曼国家开始了封建化过程。所谓封建化就是采邑制的普遍实行,采邑就是封地,国王在战争中将土地分封给酋长,酋长又将土地分封给追随他的人,这些酋长后来形成世俗贵族集团。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一种从小到大的领主与附庸的关系。在采邑内,领主拥有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司法权和自己的武装。根据封建法律,国王有权要求贵族提供服务,宣誓效忠,但国王也有义务保证贵族的合法权利,从而形成双向权利、义务的“准契约关系”,这与中国的封建制有极大的不同。所以封建化实际上意味着国王对全国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分解为无数贵族的土地实际占有权,国家分解为无数个独立的地方政治实体。封建制使贵族集团拥有了反抗国王的实力,封建法规又使他们拥有了对抗国王的权利。针对时强时弱的国王,他们也采取了服从或对立的态度。在封建化过程中,会也得到了封地,从而会也成为一种独立的力量。
    7世纪末8世纪初,当生机勃勃的阿拉伯人到达北非时,处于封建化过程的西哥特王国却进入了阴谋与混乱的时代。西哥特王国的国王们没有采取世袭制而是由贵族选举产生,这导致了王位的争夺异常激烈,总共32位国王中有10位被篡权者杀死。在少数情况下,父亲的王位由儿子继承,但这往往引起内战。富裕的会也经不起权力的诱惑,有时与贵族联手反对国王,农民也因为近似奴隶的地位而对现状不满。靠篡位上台的后一个国王罗德里克与大贵族矛盾重重。阿拉伯伍麦叶王朝驻北非的埃米尔(即统治者)穆萨看到了西哥特王国内的混乱,711年他派遣塔里格率12000摩尔人北非土着柏柏尔人的后裔,7世纪被阿拉伯人征服后成为北非的穆斯林。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哥特王国。国王罗德里克以25000人迎战,7月19日两军相遇,但国王的政敌加入了阿拉伯一方向国王进攻,而且其军队大分是农奴,在战场上大量逃亡,一触即溃,国王本人也失踪了。此后,阿拉伯人对西哥特的武装征服就似在旅游观光,仅仅半年的工夫,绝大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就纳入了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只有少数地方进行了顽强抵抗。732年,查理曼大帝击退了阿拉伯人对法兰克的进攻,此后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就止步于比利牛斯山脉。一些西哥特人的残余势力退入贫瘠荒凉的北阿斯土里亚斯山区继续抵抗,开始了持续7个多世纪的光复运动。
    阿拉伯人的统治总体来说还算温和,他们不仅带来了东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也不强迫改信宗,虽然信奉伊斯兰有免税的好处。在此期间,许多犹太人也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因为在这里比大多数地方可以享有更多的自由和庇护。在统治西班牙期间,阿拉伯人开始把西欧的古典文化传回到欧洲,这不是简单地传回而是在吸收和继承基础上的再创造,西班牙正处于传回的两条重要通道之一,并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西班牙的阿拉伯人被认为是欧洲学问的主要来源。在天文、数学、医学和许多艺术方面,辉煌的伊斯兰文化都使当时欧洲的其他地区相形见绌。
    但温和的统治和繁荣的文化并不能掩盖穆斯林是外来征服者的事实,随着统治者生活的日见奢靡,对农民的剥削也越来越重。本来征服者只占居民的少数,占领军力量也比较薄弱,但阿拉伯人之间又起了内讧,甚至对基督的抵抗也腾不出手来应对。1031年,伍麦叶王朝大臣们举行公开会议,决定永远废除哈里发制度,被囚禁的末代哈里发希木沙三世以乞求一盏灯和一口面包给饥饿的女儿度命来迎接这个划时代的公告。从伍麦叶哈里发王朝的废墟上,有大约23个小国家兴起,创建者都是些领和小王,他们互相残杀,弄得筋疲力尽,有的小国还向当时基督徒建立的抵抗国家称臣纳贡,雷翁王国的阿方索七世甚至自封为“两信徒之王”,这些小国后来被来自摩洛哥的穆拉比兑王朝以及穆瓦希德王朝统一,但这两个王朝都很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