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自序:从一个想当皇帝的年轻人谈起
  《工作DNA》版在1998年出版之后,很快就有大陆的出版人来找我谈,希望能够出一个简体字版。
  我一直犹豫着,没有答应。
  犹豫的理由,在于当时(其后当然更是),大陆经济蓬勃发展,那么多人掌握机遇,不论在创造财富或事业规模上都有极为惊人的成绩。在那么多成功的表率之下,一本不谈如何发财,不谈如何成功,而只是一个人在谈他如何看待“工作”这件事情的书,很可能难免喃喃自语之讥。
  我很想跟大陆的读者分享我的经验与心得,但是,很希望打算出版的人能告诉我,他为什么认为在今天这个一切往钱看的社会里,这本喃喃自语的书有出版的意义,以及如何把这个意义传达给读者。
  这两个问题没有人回答我,我也就把这本书的出版搁在那里了。
  所以,今天终于能有大陆版的出现,我要先谢谢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的创办人。苏里是多年老友。每次来北京,他的书店是我必去之地,一去总要逗留几个小时。那个书店,不论从平台还是书架上,总是能让我找到一些其他书店不容易找到的书。
2006年1月见面的时候,他告诉我,近他写了篇文章谈《工作DNA》这本书。这本书我多年前送给他过,一时只是好奇怎么他近会写文章谈它。读了文章后,明白了原来他束之高阁多年,近才翻出来读到,因而极为用力地推荐了一把。他文章里的溢美之词,我不敢当,但是对他后来建议我一定要出个大陆版这件事,倒引发我又搬出原来那两个问题,很认真地和他讨论了一次。
  他先回答了我个问题: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版这本书。
  苏里承认:大陆的社会环境里,大家对发财致富这件事情的关心,仍然特高。那一天,他还特别唱了一首很流行的歌给我听:
  “我赚钱啦,赚钱啦
  “我右手拿着NOKIA,左手拿着MOTOROLA
  “我买油条买两根,吃一根,耍一根
  “我买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
  所以,他回答我要出版这本书的个理由,就是正因为现在谈发财,谈挣钱的人太多了,所以,需要有人提提不同的观念。
他感叹地说,现在很多人不是家庭,也不是工作,都是“挣钱”。有个跑“面的”的人,因为妈妈订下每天不跑六百元,不准回家的规矩。所以他拼了四年。结果腰直不起来了。
  苏里说,正因为我这本书不是谈挣钱,谈发财,所以应该介绍给大家。
  他的第二个理由,是因为比较少人关注工作本身的这件事情,所以,照他的观察,太多人不知道怎么工作。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有:搞不清楚岗位、职责、职位、工作这些概念,往往不做自己该做的事,却去想不该想的事。
  那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讲他店里一名职员的故事。
  那位职员来自农村,很年轻。苏里原以为他会非常刻苦耐劳。但事实不是,他非常松懈。纳闷了一阵之后,苏里决定去找他谈谈。
  这位年轻人果然很不快乐。对这件事不快乐,对那件事也不快乐。
  苏里听了半天,问了他一句话:“那我知道了。你一定是很羡慕一种人。我说给你听听,你看对不对。”接着,他说了:“你,是不是很想当皇帝啊?”
  那位年轻人,轻轻地点了点头。
  那天,苏里还谈了许多其他的观察,譬如许多人有的“宝马情结”啊,总是这山看那山高,吃亏在自己啊等等。但打动我的,还是那个跑“面的”的人,以及那个想当皇帝的年轻人。
  的确,我不应该顾忌这本书与社会气氛的不搭,相反地,正因为这个理由,才应该出版这本书,以便对有需要的人(即使不多),产生点儿参考作用。我这样开始了这本书大陆简体字版的出版准备工作。
  首先,我在新浪开了个博客,拿我过去的文章,来看看读者的反应。
  另外,我着手大幅增写文章,针对大陆读者可能更实际的需求,扩大一些内容。
  我自己从这两件事里收获很多。
  , 从博客的响应里,固然看到有人提出“为什么不谈赚钱而要谈工作”的质疑,但是更多响应让我感受到我所谈的主题,也是他们所关心的。有一些响应,还可以让我哈哈大笑。譬如,《三十岁之前不要计较的事情》那篇文章,就有一位回应:“三十岁之前,女朋友跟人跑了,也不要太计较。”
  第二, 我有了近八年前的著作的全新修订扩增本。这也就是现在你所看到的这个版本。
  苏里还帮我介绍了一位十分有热情,又有能力的朋友尚红科。红科给我实际的内容提出十分贴切的建议。
  谢谢苏里、红科,以及在这几年时间里,一直鼓励我在大陆出版这本书的朋友们。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