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上卷:
《罗兰之歌》
778年8月,法兰克国王查理曼率大军翻越高峻的比利牛斯山脉,入侵西班牙与那里的巴斯克人作战,在查理曼的大军中有查理曼的侄子——罗兰,他是著名的十二骑士之一,也是布列塔尼总督。
战斗打得异常艰苦,虽然巴斯克的军队遭到了重创,但查理曼的大军也损失惨重,在商讨是战还是和的会议上,主战的罗兰与主和的加内隆发生争执,双方刀剑相向。迫于形势,查理曼终还是决定派加内隆去和巴斯克人和谈。心怀怨恨的加内隆,谈妥了议和条件,也和敌方订下密谋,暗害罗兰。
查理曼看到议和成功,就率大军回国,派罗兰担任后卫。就在罗兰率领的后卫部队在通过比利牛斯山龙塞斯瓦列斯山口时,巴斯克人得悉加内隆送来的情报,集结起了一支强大的部队,埋伏在险要的山口两侧。
英勇的罗兰,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毫无惧色,奋勇搏杀。罗兰一再拒绝吹号角求援,直到他的人所剩无几时,才吹响号角。当查理听到了微弱的求援号音,率大军赶回峡谷。他发现,罗兰及其两万士兵都已英勇战死。
法国史诗《罗兰之歌》就是根据这段历史编写而成,成为中世纪欧洲有影响力的英雄史诗,广为流传。

维苏威火山
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市东南,海拔高度1281米。是欧洲大陆的活火山,也是全世界著名的火山之一,它的火山口周边长1400米,深216米,基底直径3千米,其古老山地的边缘部分呈现半圆形。环绕于目前的火山口。维苏威火山一直是一座不愿平静的火山,在过去的1.2万年里,不断地喷发,火山口总是缭绕着缕缕上升的烟雾,散发热量足以点燃一张纸。虽然火山上的坡地给人一种荒凉和险恶的印象,但山脚下却是遍布着果园和葡萄园,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
维苏威火山在历史上多次喷发,20世纪维苏威火山就发生了6次大规模的喷发。但为著名的一次是79年的大规模喷发,灼热的火山碎屑流毁灭了当时极为繁华的拥有2万人口的庞培古城,其他几个有名的海滨城市如赫库兰尼姆、斯塔比亚等也遭到严重破坏。火山喷出黑色的烟云,炽热的火山灰石雨点般落下,有毒气体涌入空气中。庞培城只有1/4的居民幸免于难,其余的不是被火山灰掩埋,就是被浓烟窒息,或者被倒塌的建筑物压死。
直到18世纪中叶,被掩埋在数米厚的火山灰下的庞培古城才被人们挖掘出来,重见天日。

消灭迦太基
迦太基迅速从汉尼拔战争中恢复过来,并和罗马的努米底亚联盟发生领土冲突。好战的演说家加图决不失去机会煽动报复迦太基。他从身上穿的宽长袍里抖落出新鲜的非洲无花果,证明他们的船可以非常迅速地到达罗马,对罗马构成威胁。这位演说家通常以声嘶力竭地狂喊结束他的讲演:“消灭迦太基!”公元前149年,罗马和迦太基的第三次开战后不久,加图逝世,他没有赶上亲手毁灭这座城市,想来是够他遗憾的了。
公元前146年,迦太基被完全摧毁,活下来的居民全部沦为奴隶,城市被夷为平地,土地上被撒上了盐,罗马人决心再不让迦太基恢复生机。罗马把迦太基在非洲的领土全部占为己有。
罗马在迦太基犯下的罪行将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供人咒骂。

中卷:
战争
中世纪生动和充分的战争描述或许是各种十字军编年史。许多都是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所有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十字军东征的艰巨。一位作者描述了在土耳其人追击下,十字军从以色列艾可向南撤退的情景。他描述的是1191年艾可失守不久的情景——“天空中箭镞飞舞,地上长枪乱刺,战马带着恐怖横冲直撞。闪亮刺眼的太阳已经被黑压压冲杀混战的人群遮掩得黯然无光,仿佛寒冬的冰雪风暴铺天盖地……战场上全是标枪箭镞,如果有人想拣,只要一弯腰就可以至少拣上二十支。”


朝圣和十字军东侵
当中世纪的作家们回顾十字军事件时,总是把十字军东侵当作武装朝圣。确实,和朝圣者一样,十字军战士日日夜夜都沉溺于美好的幻想之中,沉溺于对圣地的朝思暮想之中,以为死于圣战能帮自己免除罪过,并在天堂中争得一席之地。于是,崎岖坎坷的东行之路在他们眼中成为了长满鲜花的天堂之路。他们就这样高唱着“伟大的圣地啊,我的梦想所在,耶稣升天也将带我同去”,便踌躇满志地上路了。


“波士顿茶叶党”
1763年的《巴黎协议》结束了英法两国在北美几乎持续了70年的争斗。法国投降,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割让给了英国,英国控制了整个加拿大。此时,英国债务沉重,担心法国力量壮大使自己无力抗击,打算在英国殖民地、法国殖民地和北美土人居住地之间建立一条缓冲带。于是,在1763年,英国人在阿勒格尼山脉以西划出一条禁区线,禁止殖民地进一步向前扩张。然而,殖民者们不这么想,他们进一步占地为王。当英政府为支付战争债务增加税收时,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冲突达到了顶点。英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北美贸易,税收急剧增加。1765年,使北美人恨得牙痒的“印花税”出台,遭致新英格兰商人和各级人士的强烈反对。他们以示威和造反抵制印花税的付诸执行,各殖民地之间凝聚力加强,一致行动:1765年,9个殖民地派代表在纽约开会讨论应对“印花税”行动。第二年,“印花税”被废除。一计不成,又生二计,英政府又通过《唐思恩森德法案》,加重殖民地人民的纳税负担。这项法案要求殖民地的各种货物,例如纸、玻璃和茶叶等都要征收高额税收,终于在1770年导致抗议者和波士顿英军发生冲突,上演了“波士顿大屠杀”,这场冲突造成5名群众丧生。
波士顿一直是伦敦和殖民地矛盾冲突的焦点。1773年12月,“波士顿茶叶党”的倾茶行动让伦敦瞠目结舌。事情缘由英政府为挽救濒临破产的东印度公司,允许公司在北美倾销茶叶,并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允许不经殖民地入口商直接倒卖给零售商。这样,茶叶价格就可能比走私茶叶便宜一半,乃至殖民地人对英国“茶叶税”的抵制成为空谈。不过,波士顿人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当年12月,一群波士顿人身着印第安人服装登上了茶叶船,把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得知消息后,英政府暴跳如雷,立即关闭波士顿港,取消马萨诸塞自治权,全方位镇压波士顿人造反。1774年9月5日,次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12个殖民地代表参加了会议,乔治亚因总督阻拦未派代表参会,却保留与会资格。代表们讨论了北美和英国的关系。他们并没有过多地谈及独立问题,仅是决定中断与英国的贸易往来,号召各殖民地建立武装军队,立即采取军事行动。
此时的英国政府,已把殖民地当成造反之国,必须严加镇压。于是,他们立即调兵遣将,试图解除殖民地人的武装,确保英政府对殖民地的控制。1775年4月19日,马萨诸塞民兵和来犯的英军在来克星顿相遇,枪声打响。英军继续前进,破坏康科德军火库后再和民兵交火,损失惨重。英军只得马上调集兵力增援波士顿,6月17日,崩克山反击战打响,这是北美独立战争的次大战,英军胜利,但也损失惨重。美国人于是任命乔治·华盛顿为司令,发动了对加拿大的进攻。在攻占蒙特利尔取得初的成功之后,1775年除夕,美军退出魁北克。


下卷:
1871年,德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国会举行普选,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与众不同的德国皇帝。三场战争和俾斯麦数年外交周旋的结果就是德国得到统一,1848年的愿望终于实现。
1848年后,统一德国的问题已经确实无疑地提上了政治议程。俾斯麦希望是普鲁士领导下的德国统一。他尽可能地把自由主义排挤在外,保持君主制统治,他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1859年的意大利统一促使德国民族主义复兴,同年,汉诺威成立了民族协会。他们希望以普鲁士领导的中央政府领导德国的统一,希望普鲁士成为“德国的皮埃蒙特”。对拿破仑三世的担心也刺激鼓励着德国的民族主义,特别是法国吞并了尼斯和萨伏伊更是刺激了德国。新的德国民族主义崇拜实力,并不耽于幻想。他们认为,只有普鲁士有实力统一德国。


日德兰海战
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海上控制权仍属皇家海军。封锁德国,把德国舰队锁在近海港口是皇家海军职责范畴。不过,德国海军却不会任凭他人摆布,除美国之外,这是一支可与英国海军较劲的海上雄师。在英国人眼里,德国海军脾气暴躁,威胁极大。无论是英国还是德国,似乎都对两支舰队交战怀有热情,兴奋地期盼着两支海军比试高低。当年,英国海军在特拉法尔加角击败了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今天,人们期待着能够重演历史。不过,人们也意识到,如果战败,英国就可能退出战争。因为只要战败一次,英国就得敞开大门,而法国的海岸线不堪一击,英国至关重要的食物和原材料供给就将被任意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