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的小说每本都会买的,不过这个是中篇,扩充到整整一本书,里面字比较大。
迟子建老师的文章一直是温暖的,即使是在叙写冰冷死亡的时候,她也是温暖的笔触去勾勒,去刻画。虽然还没有读《候鸟的勇敢》,但我相信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品味的“清茶”
迟子键女士的新书 看到就买 喜欢作家有温情的文字,所以见到她出书的就先一睹为快。
封面和扉页都竖着二行白色的小字:“红尘拂面,寒暑来去,所有的翅膀都渴望着飞翔”,简洁且醒目,简单且深邃,一如迟子建的笔风,低调着奢华。 东北的一座小城,这里的鸟因气候的原因分为二种:留鸟和候鸟,飞往南方过冬的鸟是候鸟,有野鸭、天鹅、白颧等,还有一种不迁徙的就是留鸟,有飞龙、野鸡、猫头鹰、啄木鸟等。 这座小城名叫瓦城,城里的人也如鸟类一般分为二种:留守人和候鸟人。顾名思义,留守人就是一年四季在瓦城生活坚守的人,而候鸟人是这个社会的新贵阶层,大抵由两部分人构成:本地人和外来人,其中外来人以南方人为主。 而瓦城的候鸟人要有钱,还要有闲。瓦城人心中的有钱人也分二种,一种是靠真本事挣出来的血汗钱,另一咱是靠贪腐、官商勾结得来的不义之财。 这里有一条河,叫金瓮河,河中游有一个金瓮河候鸟自然管护站,归属于瓦城营林局,每年候鸟回归的时节都有管护经费。管护站里有二位员工,站长周铁牙,员工张黑脸。 一个松雪庵(娘娘庙),在管护站对岸的一座低矮的小山的背面,它们相距不远,但中间隔着一条河和一座山,无法相望,但他们是相知的,通过每日空中升腾的炊烟感知彼此。 松雪庵里常住着三位尼姑:慧雪年纪最小,因为是住持,所以称为慧雪师太,无论遇到什么都云淡风轻,不会有大波动;另外的二位称为师父,云果师父爱挑眉毛,香客们说她修行不深,爱说一句禅意深厚的“出家人只有去处,哪有来处。”德秀师父是瓦城人,最年长的尼姑,命运多舛。 候鸟迁徙凭借的是翅膀,候鸟人依赖的则是飞机、火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 ————《候鸟的勇敢》 候鸟与候鸟人发生联系是在瓦城二位有头有脸的候鸟人逝去,也是划分留鸟人与候鸟人划分清晰界线的事件。因为有钱有权的候鸟人大都喜野味,野味是管护站的站长张铁牙瞒着护鸟的张黑脸捕获的,站长利用工作便利,按惯例第一时间将野味送至各重量级领导家中以此来维系自己的关系网,另外还卖了几只给城里的酒店,留了几只给自家和亲戚家....... 逝去的二位候鸟人一位是局长的老父亲,另一位是做生意的庄老板,坊间猜测是因为候鸟携来的禽流感病毒导致,后查明一个是因为年老体弱,肺部无法适应地域的快速变化导致;那位庄老板是因为常年高血压,生意压力大导致的...... 人生本来是冷暖交织的,可候鸟怕热又怕冷,冬天飞走避寒,春夏飞来避暑,十足的孬种,可现在他们却逢人赞颂候鸟的勇敢。 ————《候鸟的勇敢》 菩萨有本事让苦寒之地四季无冬,让没有迁徙的穷人,避开人生的风寒吗? ————《候鸟的勇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管护站的张黑脸和松雪庵的德秀师父做了例证。 二人都是留守人,他(她)们是瓦城里没权没钱也没势的那类人,他(她)们没资本当候鸟人,也没有候鸟迁徙的勇敢...... 张黑脸原来是一名森林扑火队员,有一次因扑火失联遇到老虎被吓痴以后,便由正常的张树森变成了憨呆的张黑脸了,还有了预知天象的超能力,他爱鸟护鸟,定期按要求给候鸟投食,但他"觉得这对熬了一冬的留鸟来说,有点不公平,所以他通常给候鸟投谷物的时候 ,不忘在留鸟出没之地,也撒上一些......" 德秀师父是瓦城人,嫁了三个丈夫,一个病死了,一个枪毙了,第三个离婚了,孩子也远走他乡了,正当她万念俱灰的时候,瓦城政府为了带动旅游修建姑子庙,知道她的遭遇,又知道她逢人说活够了便动员她去当尼姑,但对佛教的无知与懵懂,她不知道菩萨在哪里,她的内心是不甘的....... 二个什么都没有的留守人,在没有电,没有通讯,没有网络的管护站和雪松庵里,因为在雪松庵三圣殿那对坐窝的候鸟有了接触 ,二颗火热的心在尘世间燃烧了起来....... 而那二只被赋予“树森”和“德秀”名字的二只东方白鹳,二只候鸟没有躲过命运的暴风雪归于尘土,而埋葬完候鸟的二个疲惫的留守人在狂风飞雪的黑夜里找不到光亮,找不到方向,找不到一处人间灯火...... 看完《候鸟的勇敢》最后一个句号,合上书的瞬间,脑海中浮出了书里的许多人: 58岁等着退休的局长蒋进发,上班晚下班早,喝茶看报,棘手的事往后推,喜爱摄影,拍鸟...... 森林检查站的老葛,企图以拍摄的视频要挟人脉广泛的周铁牙帮助解决孩子的工作,但功力尚浅,哪里是江湖老手的对手? 擅长织“网”的管护站站长,朝中有人好办事,他要没脑子的手下,织网技术娴熟得法,凭着这张网在自己的领域里如鱼得水,滋润地游走在看得到的天地间,管护经费会定期地鼓起他的腰包...... 再来重温一下这本书开头描绘的场景,慢慢品...... 然而春风是勇敢的,专情的,它用温热的唇,深情而热烈地吻下去,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四天,心无旁骛,昼夜不息。七八天后,极北的金瓮河,终于被这烈焰红唇点燃,孤傲的冰美人脱下冰雪的衣冠,敞开心扉,接纳了这久违的吻。 精致的候鸟人,精明的留守人,游走于世间,从来不会迷失方向。
因为有了预设字数的限制,在写作过程中,迟子建下笔多有节制,及时将多处情节和细节消隐,不以恢弘示人,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叙事水准。她以干净唯美的笔触,直面现实世界的罅隙、日常的波澜。她写那些精神迷途之人的爱与悲痛,写他们的欲望与沉溺。
迟子建语言干净温馨,故事舒缓沉稳,主题鲜明深刻。看起来毫不费力毫不紧张,不知不觉中就触动了。真不愧润物细无声啊!
迟子建老师的笔风还是一如既往的淡雅,故事充满温存,让人感动
迟子建老师的书,每一本都非常喜欢,这本也不例外。装帧精美,引人入胜,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印刷非常好。
迟子建中篇《候鸟的勇敢》8万字,刊载于2018年第2期《收获》,这篇迟子建撰写的后记也刊载于这期《收获》,杂志有了,还是要买单行本, 是我喜欢的小说,小说以候鸟迁徙为背景,讲述了东北一座小城里的浮尘烟云,既触及东北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比如,人情社会与体制迷思,又将“有情”藏匿在东北严峻的社会现实背后——红尘未了的德秀师父、老实憨厚的张黑脸,他们因孤独与善良而相拥的情感。这些人、情、心融汇到东北莽林荒野中,汇聚成迟子建的文字力量。
过了凛冽的寒冬,南下的候鸟就要北归了。也不知什么时候起,瓦城里的人像候鸟一样爱上了迁徙。冬天到南方避寒,夏天回到瓦城消暑。
迟子建最新作品,以小见大,一个山上的森林管理站为点,展开的是当下社会里涌动不安的潮流和骚动的思想。虽然出场角色不多,但是几乎每个形象都有所指,而且一个瓦城几乎就是中国现实的缩影。
迟子建的小说风格我本人非常欣赏,基本有新的就买,还没看应该不会让我失望
迟子建老师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用心创作的经典之作。这部候鸟的勇敢,依然唯美动人。
看过迟子建所有的长篇小说,引人深思,将世间的善与恶写的深入,黑脸与德秀葬白鹳的场景令我感动不已,联想到了黛玉葬花,是生命的悲伤的挽歌
迟子建的作品基本都读过并收藏,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