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不是心灵鸡汤,却给人满满的能量感和前行的动力,听过稻盛和夫都知道他的六项精进,我也曾把这段话写在了笔记本的扉页。以短跑的速度进行长跑比赛的无限度努力就是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没有终点,永无止境,将目标一次接一次的向前推进!我们不只要有梦想,而是要有持续的怀抱能够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愿望,人都是在反反复复的失败和错误中成长发展的,我们选择不同的态度,走不同的道路,到达的终点也会大相径庭,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如此,把简单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会拥有强大的力量!
稻盛和夫先生写的活法是一本真真正正的好书。它为许多人在迷茫和困境中指明方向,又告诫大家成功合也是磨难。读完活法这本书,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稻盛和夫先生人格的高尚以及思想的超前。读过活法,就像是和稻盛和夫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切的谈话,它给我思想上的指引,经营管理的启发。
难得来这人间走一回,要做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而后找一群人一起做。一个人的能力越大所承担的便越重。人生思维能力✖️热情✖️能力,我赞同这个等式。一个人的思维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未来的走势。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奋斗,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斗士,至死方休,工作该如何去干,我了解了。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人生价值、人生的意义,工作的目的、方法、境界,以及如何把枯燥的工作转变为是对人生的一种“修行”,如何把工作由痛苦的深渊转变为幸福的源泉,如何通过工作提升自己的心志,磨练自己的意志,如何享受工作的快乐,获得事业的成功,人格的精进,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享受人生快乐。
想起一位工作中前辈说过的话,没有称心如意的工作,要学会适应工作,改变自己,磨平棱角去适应环境。环境完成改变适应自己,这样的事情非常少。从这本书中还学习到稻盛先生的工作观方程式: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值得我去思考!
遭遇失败和苦难的时候,不应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验,坚持努力,一点点积累小小的但确凿的成功,最后将逆境转化为顺境。在成功和幸运的时候,要不骄不躁,抱着真诚的感谢之心,继续坚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长期持续。
感触最大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想做成事的决心,当你真的专注工作并持续努力的时候,各种烦恼焦虑不见了,工作的结果会给让你的未来之路更清晰,这在浮躁的社会,对想走捷径的人来说,能从根本上看清本质。
《干法》一书中说,有许多优秀的工匠,只要专心磨炼技能,制造出赏心悦目的产品,他们就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充实;因为他们认为劳动是既能磨炼技能,又能磨炼心志的修行,他们把劳动看作自我实现、完善人格的“精进”的道场。 其实不只是工匠需要磨练专业技能,现在的服务行业也需要磨练服务技能。 就以我的闺蜜来说,看着她跨界转行投身瑜伽事业,从一个微胖界人士成功转变成为“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瑜伽教练,并成立了自己的瑜伽工作室。 她在自身精进瑜伽的过程当中,还在不断学习黄帝内经、人体解剖学、康复医学等相关知识。随着她专业知识的不断提升,她的客户群也在不断的扩大。 常常听她分享自己的工作案例,因为成功矫正客户的不良体态而不断获得客户的肯定,积极正向的反馈,也使得她对自己的工作有极高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最近我的闺蜜又开始报名学习,准备考心理咨询师。面对我的不解,她解释道因为在工作中发现,很多客人的不良体态来源于不良的心态,只有解决心理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身体问题。 这样专注又认真的人,我相信她的职业道路会越走越宽。 正象稻盛和夫所说,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 而我的闺蜜正是这样精益求精的人,不得不承认,认真工作的女人最美丽。
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一位30岁的年轻人发出感慨:一边“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着工作,一边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其他地方还会有这样付出与收获如此不相称的工作岗位吗?这个人就是稻盛和夫,幸运的是,他没有被这样的臆念拖住脚步,依然全身心投入工作,最终成长为一代经营之圣。 每一个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我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做值得吗?当我们遇到挫折,找不到前进方向,看不清前途的时候,即便最自励自强的人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呢?如果有,那么推荐你看一看这本稻盛和夫的《干法》,也许会对你有帮助。 作为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最为人称道的成就有两个:一是先后创办了两家曾进入过世界500强的企业,日本京瓷株式会社、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二是在2010年,他以78岁高龄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 稻盛和夫能够取得这样的传奇业绩,根源于他的价值观,或者说是劳动观,即对工作的基本看法。他把这些看法融入到了《干法》这本书里。全书共六章,外加一个结语,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部分。一、二章为第一部分,讲为什么要工作和如何投入工作,作者认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磨炼灵魂、提升心志,只有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才能投入地工作。三到六章为第二部分,主要讲了投入工作的几个要点,分别是树立“高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抓紧每一天持续精进、追求“完美主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结语很重要,可以看作第三部分,作者把自己的工作观、人生观总结成了一个简单的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翻译成“天赋”似乎更贴切),指的是人天生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大有小,我们只需接受就好,不用太过计较。稻盛和夫更看重的显然是热情(翻译成“努力程度”可能更直观),这是个人自己可以控制的,一个人只要足够努力,就算天赋不高,最后的得分也会很高。思维方式是稻盛和夫认为最重要的一项,因为它有正负之分(可以在-100至 100之间变动),比如做什么事都先想着别人就是正的,损人利己就是负的(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是行善还是作恶),所以这个因素不仅影响结果的大小,还影响结果的好坏,如果抱持坏的思维方式,那么你越厉害对社会的伤害就越大。 纵观全书,我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稻盛和夫对工作的看法,那就是把工作当作一场修行。 因为工作是一场修行,所以我们应该一心一意投入其中,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 因为工作是一场修行,所以我们不要有所抱怨, 即使身在苦难之中,也要拼命工作,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神就会伸出援手,只要改变心态,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生变化。 因为工作是一场修行,所以我们要抓紧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不可稍有松懈。只要允许自己稍稍妥协,持续的努力就会画上终止符。 因为工作是一场修行,所以我们不可自满自傲,如果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才能,那么就应该为了伙伴们的幸福,站在前头努力拼搏,去完成自己的天赋使命。 当然,对于把工作当作修行,以及书中其他的一些观点,很多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工作是为了享受,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他们觉得稻盛和夫把人变成了工作的机器,这套说辞更像是老板拿来给员工洗脑的工具。 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因为稻盛和夫的确把工作本身提到了很高的地位,但在字里行间,他从来没有鼓励为了工作而工作,他关注的始终是个人心志的成长、人格的完善。工作不是目的,修行才是目的,这才是把工作当作修行的意义所在。 把工作当作一场修行,表面上看似乎带着一种宿命论的消极心态,实际上却可以给人无穷的力量,尤其是对于本身就非常自励自强的人来说(也就是稻盛和夫所说的“自燃型”的人),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当你在前进的道路上陷入困境感到迷茫想要停下脚步时,只要把自己想像成一个为了修行而踽踽独行的行脚僧人,就会重新鼓起前行的勇气。 日本作者的书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理论往往很简单很朴素,但书中总会有很多只属于作者个人的感悟,可以引起读者的深思。这本书也一样,稻盛和夫关于工作的每一点看法,都值得职场人士好好思考。这些就留给大家自己去书中探索吧! 一年100本书,50部高分电影 欢迎关注“书影随心”
年轻气盛的比尔盖茨因为对计算机的热爱,选择从哈佛退学,全身心投入这个行业,熬夜通宵都是家常便饭。 然后,连续13年,他都排名世界首富。 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总能激发出人类的无穷精力和无限潜能。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热爱、努力、天赋和机遇缺一不可。 这世上更多的人,包括我,只是为了生存而非热爱去工作,别无选择,勉勉强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我们痛苦,我们不甘,我们抱怨,却又无法脱离现有的工作。 面对现实和内心的对立拉扯,我们该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提到,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如果无法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那就努力让自己喜欢上现在的工作吧。 毕竟,生活总要继续,多一点喜欢,就少一些烦恼。
稻盛和夫,这位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人物,于2022年8月30日完成了自己最后一门功课的修行,享年90岁。 缅怀这位睿智的企业导师的同时,更应该继承他老人家留下的精神财富。 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人,规模创新高,首次突破千万,再加上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容乐观。 工作越来越难找,怎样才是投入工作的最好姿态? 董宇辉回忆奶奶说过的一句话:“见活就干,见饭就吃。”奶奶的话虽简单,但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却是实用经济的职场箴言。 而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则为我们详细阐述了为什么“干活”,以及“干活”的意义。 01. 为什么要“干活” 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那么,人为什么要“干活”?我们不妨先从“干”这个字说起。 “干”是象形字,在古代甲骨文中,我们仿佛看见一个树杈,而在叉的顶端绑着石块或绳套。所以,“干”的本义是用树枝作的狩猎或打仗的武器。 也就是说,古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干活”,而且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才能保证与敌人搏斗时获胜,或者不被野兽吃掉。“干”代表着一种精神,而一旦失去了这种精神,人就会萎靡不振,焦虑、抑郁也就随之而来。 《我的前半生》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人呀,不能太闲,得有事做,既能排忧解闷,关键时刻,还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浓缩了自己从平凡到不凡的人生经验。他说:“‘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转机!” 孙悟空曾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百无聊赖,一放出来就精神抖擞地投入工作,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他们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但这份工作让孙悟空获得了转机,修炼了心性,不仅把之前大闹天宫的顽劣性情改了,还被佛祖封为了斗战胜佛。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在困难和挫折中发生了逆转,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了。可是,如果我们在苦难面前抱怨,停下脚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别人在奋力奔跑。 从来就没有什么开挂的人生,只有厚积薄发的努力。要想享有自由幸福的生活,那就从此刻起开足马力大干一场,在工作中提升心志,磨炼灵魂;在工作中重塑我们的人格! 02.工作是修行的道场 稻盛和夫说:“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 工作的意义不止是获得物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淬炼。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聚精会神,精益求精,日复一日耕耘自己的心田,同时也造就了深沉厚重的人格。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毫无例外地都是通过不懈努力,埋头于自己的工作,才最终取得巨大成就。 比如知名老戏骨李雪健、比如出道40年和大家庆祝自己认认真真工作了40年的刘德华,还很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都是在不断精进自身技能的同时,完善了个人的修为。 然而,工作不分大小,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认真踏实地劳作就是高贵的行为。 一天早上,凌晨4点钟我带孩子去医院看急诊。走回家的路上,遇到打扫街道的清洁工,他们看到我俩,就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 在橘黄色的路灯下,清洁工人挥动着扫帚,一下一下用心专注地工作,竟让人心里泛起一种莫名的踏实感。 这些最朴素的人,每天朝着太阳生长。他们不卑不亢地工作,不正是磨炼人格的修行么。因为打扫干净这个世界的同时,也让他们自己过上了清澈的生活。 劳动虽然艰辛,但如果我们能在劳动中体会到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时,就会明白生活的真正含义,不会再把劳动看成是一项单纯的苦差事,而是一条自我修行之路。 03.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将“平凡”变为“非凡” 稻盛和夫告诉我们,“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 每一秒钟走过,画出完整的一天;一天天地走过,拼凑出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一生的模样。 稻盛和夫27岁创业,创办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78岁高龄,用一年时间将破产重建的日航扭亏为盈,创造了当年世界航空界的利润神话。 这位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人生之师的人并不是生来非凡。他在少年时,也曾屡屡受挫,两次中考落榜,考入一所三流大学,毕业后又进入一家即将破产的企业...... 他也曾哀叹自己的命运为何如此不济,但当他开始把自己完全投入到每一天,忘我地完成看似平凡的工作。他的命运居然发生了彻底的、戏剧性的变化。 当我们日以继夜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时,就会收获一份持续的力量。 当这份力量成为我们的人格特质,也就是从“平凡”到“非凡”的开始。 写在最后 汪国真曾说过:“再长地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地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以今天的努力看清明天;以这个月的努力看清下个月;以今年的努力看清明年。 把每一天,都当作最特别的日子。关注今天,认真地对待今天,步履不停。 愿每一天都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每个“平凡”的一天都会成为未来“非凡”的铺垫。 最后,致敬稻盛和夫,致敬平凡的每一天!
稻盛和夫先生在本书里彻头彻底的表达了何为工作,工作的意义,方程式的工作办法,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完美主义和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感受颇深,计划着读第二遍!
持续的力量,能让你从“平凡”变成“非凡” 稻盛和夫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才。 他把这些人才分为两种:一种是头脑灵活,工作起来上手特别快,是属于才华出众的那种角色;另外一种就是迟钝、木讷,做事慢半拍的人,可取之处就是踏实可靠。 毋庸置疑,第一种人才必然是企业经营者的优选对象;第二种人肯定不具备竞争优势。要是公司裁员,也是后面的这组人被辞退的多。 但是现实很打脸,那些脑瓜子灵光的人才,在公司待上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能力强会选择离开,而最终留下来的往往是这些头脑迟钝的人,他们做事总是循规蹈矩、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 事实上,最厉害的就是第二种人,他们常年不懈的坚持,已经将自己变成了牛人。 为此,稻盛和夫说:“只要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人从“平凡的人”演变成“非凡的人”,这就是强大力量带来的好处”。 确实,这世上决不缺乏聪明的人,但是真正厉害的是那些具有匠人精神的人。他们对工作的执着和严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榜样。 海尔创始人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 由此可见,能让你从“平凡”演变成“非凡”,只需一招就可以化解,那就是拥有源源不断的“持续力”。 不知道你认同吗?
这本书做得很细心,用的纸张也非常好,纤揉光滑的手。增加了阅读的乐趣!真心点赞。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个装帧精良的载体。
稻盛和夫的哲学来自于中国王阳明的心学,用于企业方面特别成功。值得每一个经商的人学习。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