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这部《生死疲劳》其实就是一部“生死轮回”。在这部《生死疲劳》里,用西门闹这个冤死的地主为角色,用他的灵魂转世投胎为驴、牛、猪、狗、猴的生死轮回,围绕他的家人,他的家乡,和他相关的人,用不同的视角看人生得势落魄、世间荣辱、生活百态…
真的很佩服莫言作者的文笔,作品很接地气,用百姓们甚至以一个动物的口吻生动的描写出了一副新中国初期文革等一切岁月中的苦难,既像小说犹如散文,本来我不怎么喜欢这个描写年代的作品的,但是这本作品却吸引了我,真心推荐
莫言的作品看过一些,他的叙述风格和写作手法独树一帜,确实非一般人可比。尤其佩服他的想象力:让人投胎为驴、牛、祝、狗,实在是高手啊!
快递给力,纸质不错。莫言作品,果然经典,一天读完,久久回味。
《生死疲劳》是莫言最新的长篇小说,四十五万字的篇幅,即使以莫言的多产健笔,也算得上是近年来野心极大的尝试。莫言自谓为了写这部书,他弃电脑而回归稿纸,使用「一次性的软笔」(或许是咱们所谓的中性笔?),一鼓作气、每天只睡两三小时,连续拼了一个半月便告完工,并谓他重新从「手写」的动作中,得到了莫大的乐趣和成就感。他也不忘强调,这个故事在他心里已经琢磨了几十年,这次只是时机成熟,终于决定一古脑儿把它写下来。 尽管苦了编辑和校对,但想到那厚厚一沓的手稿,诚然令人神往。迭有作家自谓,写长篇小说不仅是对个人精神与生活习性的大挑战,也必须有极好的体力,莫言写《生死疲劳》的过程,或许又可作为一例。这部书据云在2006年春初版即有十二万册的印量,并且很快再版,尽管和动辄百万册计的畅销书无法相比,一本纯文学的创作,以其厚重篇幅和较高的定价,能有这样的回响,也算是中国作家之中极为难得的「高标」了。 这部小说延续了《红高粱家族》、《**肥臀》的「大河式家族史诗」主题。在叙事技巧上,莫言以堕入「六道轮回」、屡次转生为畜的地主「西门闹」的叙事观点作为第一人称的主轴,从1950年一路写到2000年,加上后设式的「蓝解放」与「大头儿」倒叙的对话,再穿插故事中角色「莫言那小子」的叙事角度,来补足第一人称叙事所不能及的观点。这样既能收全知全能之效、得以有效地推进情节,又以真假莫辨的多重视角尽量地避开了全知全能「说了算」的限制,是一套非常精巧复杂的叙事结构,然而读起来并不吃力。 莫言自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读大陆翻译引进的大批拉丁美洲小说作品,是他极为重要的启蒙经验。综观莫言几部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叙事观点」与「叙事语言」确实一直都是他念兹在兹的重点,对长篇小说「结构工程」的试探,对「形式」与「内容」一体两面的探索、对「史诗」的执迷、寓「国族大叙事」于「家族小历史」的笔法,也让我们似乎窥见了拉美小说大家巴加斯.略萨与马奎斯的影响。 早期《红高粱家族》(1987)「我爷爷、我奶奶」的叙事角度让人耳目一新,《天堂蒜薹之歌》(1988)和《檀香刑》(2001)对民间戏曲、民间音乐的融合挪用,更是他在「小说语言」开疆拓土的试验。这次莫言借用「六道轮回」的观念,以畜牲的眼光叙说故事,继《檀香刑》「多人轮流独白」的形式之后,再次找到了全新的「说故事腔口」,确实别出心裁。至于跳跃的多重视角,则是诸前辈小说家搬弄多年的「老哏」,也是莫言在前作反覆展演的招数,也算是玩入化境、举重若轻了。 寻找到「正确的」叙事方式、掌握小说的整体结构,确实至关重要,这让莫言得以「顺当地说故事」。但私以为真正重要的,仍然是「语言」和「角色」。 莫言的语言仍然酣畅淋漓,无论是白描或人物对话,在在生动无比,是第一流小说家的示范。不免可惜的是,这回他又重蹈了《**肥臀》(2000)的覆辙,到了最后一部,节奏乱 了,收尾收得有些潦草,「小说家之声」忙不迭地跑出来,把许多原本可以留著点儿余韵的场景情节添上了注脚和教训,通通讲白了,意思就小了。 我们未必会介意莫言的乱跑野马、无休止地岔题、以及许多为炫技而炫技的写作表演。这些喋喋不休、芜蔓庞杂的枝枝节节,其实是阅读莫言作品不可分割的乐趣。然而,《生死疲劳》结构上的头重脚轻、匆促收场,还是不禁让人若有所失。多么希望莫言在最后一百页能坚持前面四百多页的叙事节奏,夹沙带泥地,把那些重要角色纷纷退出舞台的极度戏剧化场面,就像百老汇舞台剧终幕管絃齐鸣的大高潮那样用力交代完,或者换个方式,干脆让这部书在四百八十页以内收尾,或许都比现在这样留著个「兔子尾巴」好些。 不过,《生死疲劳》无论如何都还是一部精彩的大书,写得最好的段落,足以催人泪下。比起前作《四十一炮》(2003)的不知伊于胡底,《生死疲劳》回归「章回体」的精神,回过头来「好好从头说一则故事」,无论如何都是可喜的。理智上我明白这部书的结构有著无可回避的缺陷,然而情感上我全心拥戴它,并且感谢它。 在我心目中,莫言「完美的长篇代表作」似乎还没写出来──我是说,像马奎斯《百年孤寂》、巴加斯.略萨《酒吧长谈》、葛拉轼《锡鼓》那样的钜制,在人物、结构、语言各方面的平衡,使它能兼顾雄大的野心与细节的讲究。以莫言的才华和活力,五十岁出头的壮年,他的体内应该藏著不只一部同等级的精彩作品吧,我们很愿意继续等待。
我读生死疲劳的时候,就很有一种在看百年孤独的感觉。首先它们都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然后它们的语言,那种文字影像化的感觉,很像。莫言的文字更友好,很容易读进去。
莫言老师的长篇代表作,以六道轮回,章回体的书写方式演绎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
莫言的书可以让人了解一些过去的鲜为人知的一些历史 听43天写完了这部43万字的作品
读莫言的《生死疲劳》,不会让人打瞌睡,那海阔天空的想象,那优美精妙的语言,那数不清的暗喻名言,纷至沓来,赏心悦目,令人精神振奋,不读不快。而一读之后,总会让你心潮起伏,联想翩翩,不吐不快。
莫言的语言别具一格,乡土味十足,却又超出生活,高于生活,用独特的视角表现出了他自己魔幻现实主义世界
之前看过莫言的《**肥臀》就很不错,这个《生死疲劳》看到知乎上也有很多人推荐,就买来看看。莫言的书都很不错,文字有质量
生死疲劳是我看的莫言的第一部长篇,当时高三复习正紧张,我竟然用不到一周看完了,现在买了一本收藏,这本书是真的好看。
朋友推荐的,听他口述了书里的内容,还不错,有吸引力
透过《生死疲劳》看莫言,我们看到作家是有地域性的,莫言正是以他独特的“山东高密”情结书写在文坛独树一帜。一个优秀的作家同时又是探索性的,莫言以他前卫的姿态和社会责任感用艺术的可能性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思索人类命运的出路,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深度和高度。就此来说,他是成功的,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我们期待他有更好的作品!
这真的是我看过最厚最厚的一本书,将近600页,这本书文字不是一般的接地气...西门闹投胎转世变成不同的动物,来来回回他的身边还是那群人,个性都挺鲜明的,就是内容有点yellow。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