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之处尽是美意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在《煮字为药》篇章里,印象最深的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喜爱的作家雪小禅用她的文字为我们分享了众多书法家和画家。在看这一篇章时,如果能将网上的图画资料和雪小禅的文字结合,那么收获会更多。在这个篇章里,雪小禅为我们安利了褚遂良、王铎、赵孟頫、戴进、仇英、齐白石等名家。看完雪小禅的文字,我也被她安利的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所吸引,并主动在网上搜索这幅图画欣赏,被赵孟頫的书画水平以及书法所臣服。心中的感觉果真如雪小禅在文字里所说“赞美的事物面前天地间有了震颤,是穿越千年突然找到知己。” 除了雪小婵以外,其他作家的文字在对各个事物的描述中,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敏锐。 作家王常婷以《水浒传》等各类文学作品为载体,为我们介绍了中药和香料的历史,以及有趣的故事;而肖复兴对于门联则格外有研究;周晓枫对于阅读这件事又有他自己的看法,并倡导我们多读书和学习。在寻访旧迹的篇章里,我们看到了苏格拉底被关押的地方,透过历史遗迹,去回想那个伟大哲人的身影;跟着郭梅到灯塔去听海观涛,感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悠哉和浪漫;而在山河远阔这一篇章里,南太平洋上的月光、墨脱的险象环生和苍凉、也在我的眼前一一展现,让我对这个世界的山河平添几分好奇。在最后人世光阴的篇章里,随着各位作家对于父亲和母亲以及病痛的描述,我对于人生又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十分认可书里的这几句话,我们要的日子无非是静水流深,花开富贵之后的散适。一个人如果始终只接受现实中可以看得见和有用的部分,他容易急功近利;让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在一个人的内心消失殆尽,他的灵魂也会被侵蚀的千疮百孔,甚至对现实中的美也视若无睹。 世界辽阔,开卷有益。在当今如此浮躁的社会里,让我们在书中的世界里,寻找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赶山走海追春风。
以书为药,治愈余生 “写文章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是个缺乏实践的人,是个坐在空中楼阁里贩卖思想的人。” 嗯,这是在说我,就是我。 “我运用着半生不熟的技能,常常四顾茫然。我感觉那些字词不怎么听指挥,生涩、执拗,好词汇故意躲着我,庸俗的句子常跳出来干扰我,令人气急败坏。就比如现在,我想写几个匠人画画的故事,却一下子写了这么多关于自己。” 嗯,这又是在说我,是我还是我。 以上这两段话均出自《赶山走海追春风》的《大匠之门》这一篇,是由作家胡烟所写。万万没想到,我可以从一本“不识人间为何物”的空灵洒脱又浪漫的散文集里找到自己笨拙的影子。 本书由杨晓升主编,雪小禅、周大新等20位著名作家联手创作。共分四个主题,“煮字为药”、“寻旧访迹”、“山河远阔”和“人世光阴”。 从雪小禅的笔下,我们知晓了唐代书家钟绍京的《灵飞经》,感受其飘逸洒脱的同时,也有性感与稳健所在。 从胡烟的描述中,得知齐白石不仅仅是画家,更是位匠人,还是哲学家。三个身份,三种气质,齐白石老人将其融为一体,在他的画作与诗词中可见一斑。 从王常婷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乳香的前世今生,让我隔着纸张都闻到了它的香气,氤氲开来,回味无穷。 我特别喜欢周晓枫的《悦读》一文,感觉自己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这篇文章了,作者把我心底想要说却表达不出来的思想一一道来。他没有高屋建瓴般的指点,也没有苦口婆心的教诲,而是身临其境般把读书的意义诉与你听,你总是能够从文章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找到曾经困惑自己的答案。 《赶山走海追春风》一书打破了我对散文的认知,原来它不仅仅是飘在天上的诗与远方,更存在着世俗的人间烟火。不关风月,只观山河,世事也可以空明澄澈。
前几天看到弟弟发的朋友圈,是他在给顾客安装全屋定制家具的一条短视频,从视频里可以看得出,他很是满意自己的安装成果,视频里也听到顾客赞不绝口。 我记得读初中那会,家庭条件还不是特别好,供两个孩子读书,经济上爸妈还是有些吃力。 那一年,我高考,弟弟中考,结果弟弟发挥失常,不愿意复读也不愿意读职业高中,自己跑去跟他干爸爸学了他成年之后一直从事的手艺活。 后来这手艺活成了他谋生之路。 在读《赶山走海追春风》这本书的时候,读到胡烟写的《大匠之门》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弟弟。 他现在凭借自己精湛的技术,在行业里混的也是风生水起,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开心。 《赶山走海追春风》这本书是雪小禅、周大新、刘醒龙等20位著名作家联手创作的关于人间风物的散文集。 简介里说,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字都有温暖明亮的质感,让人从琐碎繁杂的日常中脱离,投奔人海静默之处。 这本书按照篇目特点,分为以下几个主题: “煮字为药”——文化生活,“寻旧访迹”——古旧时光 ,“山河远阔”——自然风光, “人世光阴”——脉脉温情。 我把《大匠之门》这篇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其实一路走来,我都非常想去学一项傍身的技能,已备不时之需。即便不是学的非得精通吧,至少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 然而迟迟没有行动。 英文中有一句话叫:“Always have a plan B.”(永远要有备用计划)这句话经常被放在投资领域,告诉大家,永远不要把所有的宝押在一只股票上,要广撒网,把本金分散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才能规避风险。 胡烟在文章中还调侃自己是个缺乏实践的人,是在坐在空中楼阁里贩卖思想的人。 他说自己小时候有织渔网的天赋,他织的渔网比一般人要整齐很多。因为他能感觉到左手握住撑子的松紧度,和右手游走梭子的幅度之间有着某种呼应的关系。 他那个时候没有意识到这门手艺的珍贵。他还遗憾说如果他沿着五岁那年的渔网,地老天荒这么织下去,并做深入钻研,应该比现在更有出息。 一件表面上看起来普通的事情,其深度是无限的。坚持做,持续地做,总会有所感悟。 尤其现在疫情反复来袭,居家隔离的日子里,焦虑伴随着每一个人。 身边很多人都说疫情过后要做点什么,学点什么,不知道是不是晚了。 其实,只要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
当代的优美散文,带给我们最贴近自身的阅读体验 散文是我们最喜欢阅读的一种文体,它把我们带进一种平静宁和的心境,让我们感受着生活的淡然和心安,是让我们能够真正享受生活的文体。 但读着很多文学大家的散文后,比如梁世秋,比如汪曾祺,比如周作人,虽然他们的散文极为优美,但总有着着时间的跨越,有着隔靴搔痒之感。 而正好看到这一本当代著名作家、学者联袂组成的散文集《赶山走海追春风》,让我们能够体会身边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他们所创作的散文对于我们也就有着更为亲切、更为贴近自身的体悟。 这20位都是现在依然活跃于文坛的作家,他们是文学界的中坚力量,那么他们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想感悟呢?去他们的作品之中,体会不一样的“山河湖海”吧。 雪小禅,擅长书法、画画、唱戏、旅行和茶道,她把我们带进的就是她最为熟悉的书法的世界。书法已经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甚了解的领域了,可是虽然我们自己已经无法完成这一门艺术,对于它的向往之心依然存在。那么就跟随着雪小禅走进古人的书法之中,走进她的《小禅读贴》,感受着古人书法所留下来的韵味以及人生故事,感受着文字所留下来的思想,这也是另外的一种书法解读了。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跟着作家彭程走进最普通的逛公园之中。每个人的人生中都逛过各种各样的公园,但我们对于公园的记忆和印象又是怎样的呢?好像没有人认真思考过这一问题。但是作家彭程的《公园记》中,就把自己的人生和公园联系在了一起,从人生中所逛不同的公园思考自己人生不同的阶段,也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悟。 “来到北京后,到过的第一个公园是紫竹园公园。” 每个人的第一次都印象深刻,那是年少时最念念不忘的时光。那时的人、那时的事,沉淀在记忆的深处时时浮现,依然影响着我们现在的人生。 “40年后,我开始频繁的走进紫竹园公园”。40年,半生以过,外面的世界已经截然不同,那么记忆深处的世界呢?各种人生的感悟必然浮上心来,物是人非,人生如白驹过隙,40年的时间宛若在眼前,但却已是长久的过去——“我盯着他们看,不觉忘记了时间。” 20位作家,20篇温暖明亮的散文,20段不同的人生经历,20种不同的人间风物,带给我们一个全然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人世间的空明澄澈。
☞夏日读春@人间风物顶立立☜ ✔在三伏天收到《赶山走海追春风》的样书,不禁心生疑问:在酷暑炎热的夏日里读春,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因是温柔的始启,是希望的化身,春天总是那么地惹人喜欢。 还记得那年,用了一整个春时来写春景春物,这会儿倒是想起来了,一笔带过的灵动是有的,但春风还是写得少了。 ☞与春天的记忆勾连,恍如回到了花前月下,有婆娑微风轻拂,凉意渐生。 而心中泛起的清凉,竟使人在这个闷热的午后,突然间开了怀。 美哉,妙也。 此情此景,再也没有什么比——在山居的院子里抱着一本散文集渐渐入梦——更美好的事了。 ✔然而现实却是事与愿违的,只因《赶山走海追春风》太过宝藏: ☞开篇即是书帖,不管是赵孟頫与管道昇的深情,还是王铎的笔法劲道与精神,抑或褚遂良的《山河帖》与孤独, 对了,还有那又素又简、空灵飘逸的小楷楷模——《灵飞经》,无不让人阅之动容。 ☞当乳香遇上丝绸,当飞鸿踏着雪泥,当刀锋遭遇龟骨,当壮士邂逅猛药,当本草遇上有缘人…… 我承认再也离不开你,无论你是香料还是香药,既已相遇,此后便是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除了大爱,还有穿插其中的木匠、银匠、石匠、画匠和漆工艺人的匠心意气,被岁月剥蚀的沧桑门联,癸辛街旧事, 桩桩件件,都掀起中式美学的古老痕迹,直击心房,这被撩动的,是融进血液里的基因。 ☞还好有苏格拉底和《到灯塔去》稍稍平复心绪,但转眼又被墨脱的尖叫,荡起一波波行走的回忆…… 明知浪漫是大梦一场,但灵魂跋涉太匆忙,总要平稳安放。 ☞所幸最后回归的,是花香鸟语,月光流萤,和诗意栖居。 跌宕起伏是人生的常态,但当投奔静默处,世事本该澄澈空明。 ✔书山有径,学海无涯,书是我们永远的桃花源。 只是不曾想,明明散文都是温暖明亮的言语,却在阔别许多年后,一不小心,就在其满满的人间风物中起心动情。 ☞世界辽阔,开卷有益,只要阅读,无论何时我们都会被赋予不同, 而当写作者置身书籍,他将被周围和自身的光源所照耀,并因灵魂的趋光性而生长。 ☞今虽事与愿违远离了睡梦,但收获一本好书的喜悦,胜过遗憾,随之进入一场浪漫灵飞的大梦,更是心满意足。 无关风月 只观山河 ✔愿你此后:真实且温柔,现实不世故,如吾如今,与好书好字相遇,与浪漫舒心相拥。
灵魂跋涉太匆忙,读一本好书,用心感受世间温柔 有这样一本书,看一眼封面就喜欢;随便翻开,到处是词语灵动;打动人心,如饮甘露。正可谓: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灵魂。 书中的颜值担当 看《赶山走海追春风》,满眼的诗情与画意。青山绿水红日,不禁想到“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当然还有我最喜爱的“泥融飞燕子”。“夹岸桃花蘸水开”正悄悄温暖你的心。跟着“一道浮萍开”奔向山河湖海。看这美丽的封面,心中还有许多说不出的暖意。 陷于优美文字中 本书是雪小禅、周大新、刘醒龙等20位著名作家联手创作的关于人间风物的散文集,根据篇目特点分为:煮字为药;寻旧访迹;山河远阔;人世光阴这四个主题。 首先跟着雪小禅老师赏满屋精灵的《灵飞经》。让我更加喜爱庄重端雅的小楷,更加迷恋放纵中有收敛,收敛中有飘逸,飘逸中又有规矩的小楷! 读到“上好的爱情”,赵孟頫和管道晟一辈子深情又诗情画意,真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大匠之门》读痴人戴进,哀仇英,述白石生香,感受不一样的匠人,丝丝缕缕的情绪、得意与失意的真情,都隐藏在极其认真的笔墨里。 《门上沧桑》见识了老北京的特色:门联,感受到我们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多文为富,和神当春” “百年周礼乐,千载汉文章” “源头得活水,顺风凌羽翰” …… 跟着周晓枫老师一起来《悦读》。字里行间透露着“世界辽阔,开卷有益”。只要怀有耐心,知识会慢慢装饰,把你变为更加闪耀的自己。 灵魂安放,感受温暖 明知浪漫是大梦一场,但灵魂跋涉太匆忙总要平稳安放。 随作家周大新《在苏格拉底被囚处》,穿越历史,看到先哲苏格拉底的从容不迫,坦荡,值得我们深深致敬! 由《南太平洋上的月光》引发各种各样的月光,打动了多少文人雅士,打动过注重灵魂生活的人。观月亮的生命周期,如同看整个人生,把几十年光阴的人生浓缩到一个月。深感万物生存不易,活出洒脱,享受一切,便得自由。 和赵丰一起听《聆听鸟语》,数百种鸟鸣,将秦岭构造成一个充满禅意的美妙之境。从鸟的叫声里,可以感知到人性的美。闭眼冥想,听鸟语花香,人生惬意呀! “人世光阴”这一主题更是感人肺腑。作家刘醒龙的《抱着父亲回故乡》中“父亲太普通,也太平凡”,朱鸿的《母亲的意象》中“娃呀,你们都好,我就放心了”,不免想到自己辛劳的父母,瞬间泪如雨下。是啊,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就是父母。 每篇文章读起来都感情真挚,直抵人心,我喜欢没事就翻开看看,心中有说不出的暖意,足以抵挡生活的疲惫和薄凉。 不关风月,只观山河,愿你真实且温柔,现实而不世故。
有趣的人生,一半是山河湖海 孩子放假了,要我找一本书给他看,我拿起床头柜上的《赶山走海追春风》,这是我最近常常翻阅的一本书,也是比较喜爱的一本书。 书中二十篇才华摇曳的散文,都是出自著名作家,有雪小禅、周大新、刘醒龙等,并由著名作家杨晓升主编。读名家之作,如饮甘露,沁入心田。 “煮字为药”——文化生活 我是一位楷书爱好者,所以雪小禅的《小禅读贴》深得我心。她把喜爱《灵飞经》之情,写的淋漓尽致,“一屋子《灵飞经》的飘逸。那字里行间藏着的少年少女纷纷扑向我,个个俊朗飘逸——隔了一千多年,他们容颜依旧,仿佛前无古人,仿佛后无来者。” 《大匠之门》写匠人们大多不向往惊天动地的人生,他们具有超常耐心,最擅长在时光里反复锤炼自己的手艺。反观自己,现代很多人,浮躁,急功近利,妄图直接获得深刻。应该多学匠人,做一件事,要坚持做,持续地做,总会有所感悟。 美好的事物总是喜欢袭击人。一句“说不清道不明,但体慰人心”说到多少人的心坎,引起多少人的共情。 “寻旧访迹”——古旧时光 随作家王剑冰的《石问》,一起穿越四千年时光隧道,来到顶天立地的大石棚,凝重,沉重,仿佛身临其境,震撼人心。静观大石棚又有一种禅意,宽和坦然,宠辱不惊。在他的面前,一切都是那么渺小,微不足道。 “山河远阔”——自然风光 有趣的人生,一半是山河湖海。我也许称不上“有趣”,但是我喜欢踏山河。喜欢带着孩子一起跨过山河大海,穿过人山人海,去寻找最美的风景。 《墨脱的尖叫》吸引了我,让我知道了西藏险峻丛林的墨脱。神速的自然变化,看上去既神奇又美丽。 小河边的草丛里,流萤如织,多么迷人呀!《流星划过》文字优美,读起来不仅让人浮想联翩。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像极了人海茫茫中的我们,匆匆忙忙,几经辗转,几经流离。 每一篇文字行云流水,字里行间透漏着温暖明亮的质感。 “人世光阴”——脉脉温情 这一主题的文章,温暖,像一首首抒情诗,感人至深。 《抱着父亲回故乡》和《母亲的意象》让我们重温了父母的恩情似海。 《礼遇特殊的日子》给我留下了更多的思绪。主人公查体误诊是癌,开始考虑、安排事宜,可见心情复杂,最后复查是误诊时激动的泪流满面。我也跟着热泪盈眶。重生的激动,足以引起我的觉醒,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重塑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感受生命带来的一切体验,享受每时每刻。 这本散文集,不关风月,而是聊文化,访古址,踏山河,忆往事,从而谈生活,话人生。名家们把生活中的所感所思,晕染到优美的字里行间,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给滚烫的日子以温暖明亮和力量。
很久没有这种沉浸式阅读体验了,书中每篇文章都好似一位好友与你聊天,聊书法、旅途、生死……其中很多话都击中你的内心,写月光中“花半开月半圆才刚刚好”,这些话让焦虑的内心平静下来,看到被诊断肺癌但最后发现是误诊的叙述,顿时泪流满面,感慨:活着真好!
听戏临帖的雅韵,虔诚勤苦的匠心,寻遇中药的传奇,门联变幻的沧桑,潜心读写的愉悦,古迹旧址的历史,忆念亡亲的凝重……这本散文集内容涵盖面极广,文字也非常精致美好又动人,每一篇都值得用心细品。 “灵魂跋涉太匆忙,总要平稳安放”。愿在这美好的阅读中得到宁静与智慧。
每一篇文字都像是寺庙里撞钟的木棍,看似平平奇奇,但是偏偏能精准找到大钟的位置,然后让它发出巨大的声响。生活之美就是那口大钟。它本来就在那里,只不过有时候你着急赶路,对它视而不见。
夏日炎炎,读这样的书,正合适。 明知浪漫是大梦一场, 但灵魂跋涉太匆忙,总要平稳安放。 也许,因为这样一句话,你也会爱上这本书。不要觉得那是一些浪费时间的事情,有趣的人生应该这样过。
人生不光有生活, 还有诗和远方,当你抛开尘世的喧嚣,从琐碎繁杂的日常中脱离,投身鼎沸的人海静默处,你会发现世事是如此的空明澄澈。
我好喜欢这本书的外貌,漂亮的仿佛三月天,让我蠢蠢欲动的心,仿佛走入山海之间,放松了,作者也都是我最爱的散文家,喜欢!!!!!
《赶山走海追春风》这本书中,写出了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旧时的光阴故事,有匠人的坚守,也有壮丽的山河,更有人世间的真情。
春夜、草药、月光、大海、书店、落花、萤火、鸟语……这本书就是一份愉悦事物清单,奔赴人海静默之处。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