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一百年,天天有些小麻烦。最好办法是不理,只等秋风过耳边。” ——《我的座右铭》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唯一终身教授,他的生命历程有近一个世纪之久。他的一生不可谓不苦,他经历的苦难不可谓不多,但我们从他座右铭里的那首小诗就可以看出来他面对生活的态度,是接受与坦然,是清醒与坚韧。 我前不久恰巧读了几本梁实秋先生的散文,相比梁实秋先生的散文大肆意洒脱来说,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风格更为厚重沉郁一些~ 在这本书里一共分为了五个部分,季羡林老先生用他的笔为我们记录了生活的万般滋味、世间的万物生灵、还有他的思想与自我,这或许就是散文天花板了吧~ 季羡林先生在80岁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文章——《八十述怀》,在文章中他说“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 季羡林老先生80岁的时候,他仍然抱着昂然的精神向前走,哪怕他知道未来的路或许还会有许多问题与坎坷等着他,但是他并不会觉得恐惧,只有坦然。 而在他90岁的时候,他又写了一篇《九十述怀》,他记录了他80岁到90岁的10年内的生活感悟,难以想象一位老先生到这个年纪还在做学问,甚至还写了他一生中最长的一部著作《糖史》。他还养了四只猫、两只乌龟、五只大甲鱼!经历过那么多年的坎坷人生,但他在晚年依旧坚韧的活着,坚持的做着自己。 最可惜的是没能看到季羡林老先生的《百岁述怀》。 当世界杂芜时,愿我们回身看上自己,勇敢前行。
人活着都会遇到种种困境,犹如一道道迷津横亘在眼前…整本书都是季羡林大师传递给我们的自渡哲学。
读季老的书,总有一种感觉:明明描述的都是很平常的事,却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印象深刻的方面有二:一是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仿佛你自己经历过一般;二是平淡的描述普通的生活中却有一些哲理,让人受用。 《万般迷津,唯有自渡》,买这本书的时候,正值遇到一件心烦的事,冲着书名买的。读起来发现,好像也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就是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叙述。读起来像没有目的的散文,读了几篇却感觉到了说不出来的模模糊糊的好像有所悟。 季老讲述自己回乡为母亲奔丧,离开村子时“回望自己的小村,早在云天苍茫之外”,让我想起自己离开故乡时渐渐远去时的场景,觉得这“早在云天苍茫之外”的描述太贴切,太真实了。 讲起小时候好不容易吃饭一块月饼时,“母亲不知道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眼前立马浮现出一幅图:一个穿着破旧的男孩,蹲在地上眼里露出喜悦的光,拿着宝贝一样的月饼。他是大口吃还是小口尝呢?只有一块,他应该不舍得一口吃下去吧。 初入职场,由于教了自己不擅长的课,就“成天半夜彷徨”、“很想到什么地方去哭上一场”。原来大名鼎鼎的大学问家年轻时候也有苦闷的时候,那我们遇到事情烦恼也是很正常的。就这样,不知不觉被开导了。 好的语言也许就像是无声的细雨,却在不知不觉中沁入心脾!
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看到《万般迷津,唯有自渡》这本书,爱不释手。可能因为这是季羡林大师写给迷茫的年轻人的人生哲学,我虽然不年轻,但是我还是有些迷茫的。 “你要相信。人生的迷津只有自己能走出各有渡口,各有归舟。”特别触动人心。我不知读了几遍,慢慢体会其中滋味。瞬间想到,作家三毛,她说过,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大抵,季老和三毛的话,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作者季羡林先生,“天下谁人不识君”,北京大学唯一终身教授,著名的国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学家、翻译家等,并精通12种语言,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万般迷津,唯有自渡》共分为五个板块,其中每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里透着纯粹,接地气,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触动心弦,而又有富含人生智慧。 1.在这无常的世间,让我们明白,万般滋味,都是生活。 2.通过自然界的生命,猫猫狗狗,花花草草都可爱,向我们展示了:万物有灵,向阳而生! 3.季老谈天谈地,谈人谈爱国,告诉我们:思想无界,行者无疆! 4.我蕞喜爱第四章,“我写我”,“我的座右铭”以及回忆,述怀等,教会我们,要勘探自我,心之彼岸。 5.“万里星光,一如既往”这一章给我们带来勇气,温暖,希望和力量。 《我写我》这一篇,说: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我看了季老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我也学着季老的方法剖析自己,瞬间觉得自己很矛盾,有些不了解自己,没有生活情趣,小敏感,越分析越不喜欢自己。不对!这个思路不对,我要找我的优点……认清自己,是一种智慧,认清自己,才能活出蕞美好的状态。 季老多年的座右铭一直是: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需尽, 无复独多虑。 季老讲了怎么实行这个座右铭,无非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而已,没有什么奇招。可见他是多么豁达,通透。要接受生活的种种,生活就是这样子,万般滋味都得自己品尝一下。糊涂一点,洒脱一点,也许就可以与生活和解,走出困局,卸下铠甲,活得便轻松自在些了! 季老通透、纯粹、平淡的心,与他的人生经历分不开的。他在《八十述怀》中说,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我们在阅读他的文字中,可知季老经历颇丰,同时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欢喜之情,对苦难,坎坷的思考,以及态度的从容和淡然。我们虽然没有季老那么博学,我们幸运读他的书,来思考自己,拔出深陷泥潭的自己,大步向前,我们也可以“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记得看过一个视频,《生命影响生命》讲的一匹马掉进泥潭,越挣扎越痛苦。后来在马群奔腾的感染下,深陷泥潭的马儿激发出自身潜力,几经努力,终于跃出泥潭。每次看,都感动不已。我们有时也会陷入生命的泥潭中,读季老的书,也可以说是“生命影响生命”,但是真正能救自己的还是自己,自己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正可谓“万般迷津,唯有自渡”!
《万般迷津,唯有自渡》——生活百转千回,人生自渡为安 有一种文字,让我们在忙碌中寻回宁静,有一种情怀,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人生真谛。 《万般迷津,唯有自渡》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经典散文集,收录了包括《一条老狗》、《老猫》、《喜鹊窝》等多篇经典散文。季羡林先生用他的文字带我们走进前尘往事,走进滚滚红尘,走进人间烟火,也带领我们在他的文字中感悟生命的哲学——人生需自渡。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这人间的酸甜苦辣,总是要我们慢慢品尝。先生6岁时就离开了母亲,在母亲分别的日子里,只有在梦里才能回想母亲的微笑。而八年后再次回到故乡,看到的却只有母亲的棺木。也是在那一刻,先生便明白,此生再也无法听到母亲的呼唤了,他能做到只是流泪,那些茫然无措,那些伤心难过,都在泪水中尽情地肆虐。人生最大的悲苦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哪怕怀揣着立业的梦想,哪怕立下了奉养的誓言,却终究敌不过生死相隔。这样的悲痛与悔恨,也许是时间都无法治愈的,只因太过痛彻心扉吧。世间百味,皆在你我心中,痛苦或欢喜,煎熬或自在,都渐渐沉淀为我们生命中一部分。 万物有灵,深情以待。那忙忙碌碌地飞上飞下,喳喳地欢叫的喜鹊;那曾将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让人沉醉。也曾被人斩断,空留残枝在风中摇曳的燕园藤萝;那给楼墙带来一片浓绿,给土地增添无数生机的丝瓜;那被挤在花丛中,依然昂首怒放,开得兴会淋漓的五色梅;那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的异国海棠花……花花草草自欢喜,世间万物皆有情。 时间长河,永恒眷恋。先生说“我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也是兴趣不老少的人”。那么,生命之树又该如何保持常青不败呢?或许,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棵曾经生机盎然的树,再也不能繁花似锦,而它却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然后将它那苍老的树干与枝丫生长为独一无二的模样,而那一片片浓密的绿叶,皆是来自生命的滋养。 先生用质朴清雅的文字描绘出生命中的星辰大海,勾勒出带着烟火气的人间百态,让我们领悟人生况味,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百转千回,人生自渡为安。
选篇非常用心,涵盖了季羡林整个写作生涯,读完整本书后对书名有了新的理解。人活着,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是无法回避的,我们需要的是对生命的体验、感受、感悟,终有一天,这些困难和挫折会在未来呈现出他积极的意义。
季羡林的经典作品集,里面包含季羡林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对自我的剖析,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文笔亲切诚恳,观点阐述透彻。言之有物,行之有格。从书中可以看到一位饱经风霜却依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可爱老人。
书中集合了大师季羡林人生路上的多个自渡瞬间,比如大师对父母的悔,对喜鹊之死的痛心,对时间的追逐,因为经历难忘,才有了这些不曲不隐的文字,让我们内心被深深触动的同时,也得到一份安抚,获得生命的力量。
这一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生命、生存、思考和剖析自己等方面文章,每篇文章大概千字左右,篇幅不长却经典回味。季羡林的文字平白浅近、朴实干净,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对生活的感悟却醇厚如酒,质胜于文。
我们这一代人能在课本上读到季羡林是非常幸运的,就算有一天他不出现在课本上了,也希望下一代、下下代人能读到大师的文字。他的文章讲生活,讲人性,讲自然,讲社会,也讲自己,读完收获良多。
图书封面和书名意境深远,跟内文非常搭,跟季羡林的气质也非常相符,是一本很有气质的书籍。
很好的一本书,尤其喜欢书名《万般迷津,唯有自渡》。人活着,都会遇到各种困难、险滩,但别人是无法帮你渡过的,别人最多只是你渡过人生中迷津的一道助力,最关键的因素还得看自己。
内容很全面,书中可探讨的点非常多,比如大师是如何看待身边底层人民的生活,如何理解自然,如何对待动物,如何正确认识爱国与奉献等等,这些都是大师的智慧,值得购买。
季羡林的文章,可以说是陪伴着我成长,让我倍感亲切。这一本书汇集了季羡林的经典篇章,全面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季羡林。无论是人生的哪个阶段,季羡林都如实地表达自己,他经历丰富且读书涉猎极广,经典诗书的引用,可谓信手拈来。所以尽管章名主题宏达,但是却能合理驾驭,内容和文字都扎了根,落到了实处,使读者共鸣。
季老先生的作品,有生活的悲欢离合,也有对生命的独特认识,有猫猫狗狗、花草树木,也有读书、游学和思想家与哲学家的思辨,让人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受益。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