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手工艺品和匠人之中,邂逅中国浪漫之美 五千年文明古国,当我们接触到那些传统手工艺的时候,总是能够深深的被他们的古老而神秘,粗狂而有细致,原始又精美的感觉所感染。 这些古人们创造的并赖以生存的日用品,现在仅仅留存于极少数人的手中,变成了文化遗产,变成了渐渐被遗忘的存在。 很多手工艺产品和制作方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已经无法看到,我们要目睹他们的真颜,可能只有走进一些古镇或者手工艺展览点与他们邂逅了。 而现在知了青年文化公司创始人、文化节目制作人、总导演李武望就不断致力于对于这些传统工艺和手工艺人进行着宣传和推广,让他们更多的走进我们广大群众的视野,让他们的手艺品被更多人所看到、所认识、所欣赏。 而这一本《手艺里的中国:指尖上的华夏文明之美》就是李武望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一条穿越之旅、展现之旅、科普之旅。 在这本书中,有22个古老手工艺品的历史记忆,有着它们的历史变迁,有着它们的手工制作过程,有着它们的传承人,另外重要的有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照片的赏析。当我们读完这本书之后,22个手工艺品将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智慧最为重要的路径,24位匠人将成为我们审视人类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而大量的手工艺品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美的感悟。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就包括造纸,而蔡伦被认为是发明者,但其实蔡伦更多是一个改革者,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很多像树皮纸这样类似于纸的产品出现,但没有这书写的功能。 蔡伦发明了捣浆造纸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造纸工艺,让纸张成为我们使用越来越多的日物品。在我们的现在的手工艺中依然有着手工造纸的存在,那么手工造纸是怎样完成的呢?云南龙上寨的匠人龙占仙就是现存重要的造纸人,这样一位古老的手工艺匠人对于现在的手工艺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在他眼里,手艺是因为人而存在的,造福创造者才是手艺的功能,他也在为手工艺匠人而奔波着。 这本书里的二十多种手工艺除了造纸还包括陶器、瓷器、皮纸、织绣、金属器、漆器、文房四宝、竹木器、古建筑,等等,想了解他们具体的历史传承情况吗?想感受着独具中国人的极致浪漫。那么就走进这本《手艺里的中国》,来一次亲密的邂逅。
《手艺里的中国》:救救国宝,别让传统工艺失传 老舍的《四世同堂》有这样一句话:“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五脊六兽地不大好过。”这里的“五脊六兽”是用来形容人心烦意乱,忐忑不安。可是你知道吗?“五脊六兽”原本是一个建筑名词,“五脊”是指中国宫殿式建筑上的五个脊,“六兽”是指中间的大脊两端的龙吻和四条垂脊排列的五个蹲兽,加起来正好是六兽。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征之一。 在《手艺里的中国:指尖上的华夏文明之美》(以下简称《手艺里的中国》)中说:一看到雕梁画栋、飞檐挂月、便能想到中国,及其蕴含的厚重文化。 《手艺里的中国》的作者李武望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字创新。七年来,他遍访300多位手艺匠人。从他们那里不仅找到了匠人精神,还得知了手艺传承状况。他先后制作了《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村落》、《江湖菜馆》、《登场了!敦煌》、《登场了!洛阳》、《鲜生史》《闪耀吧!中华文明》等新文化作品。 《手艺里的中国》是李武望在多方面调研基础上的又一力作。全书包含12部分,22种古老手艺以及24位匠人的守艺人生。从105件文物瑰宝中,穿过历史记忆,我们可以寻访指尖上的华夏文明之美。通过150余道工序让我们触摸到我们文化的美学灵魂和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内核。 就拿古代建筑来说,除了上面提到的五脊六兽,还有窗棂、斗拱、瓦片等等零部件无不彰显出我们文化的浪漫情怀。而代表中正和谐的中轴线和代表天圆地方的屋顶又暗含着我们的世界观和处世哲学。同时,我国古代建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又变化多端,形态各异,是在向世人昭示我们的幅员辽阔和历史悠久。 而提到我国古代建筑,就不得不说到神仙眷侣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大师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而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更是为后人所称道。他们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科学价值。他们走过了全国近200个县,调研了近千处古建筑,提出文物的背后体现的是历史沧桑的理念。把文物保护提高到了文化层面,为中国建筑和国家文物保护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更可喜的是,他们后继有人,台湾古建筑画家李乾朗紧随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脚步,走遍全国各地,像外科医生一样,把古建筑的内部结构解剖出来,用画笔为我们记录下古建筑的结构之美。最终完成《穿墙透壁》一书,让我们与古建筑零距离接触。 何止一个李乾朗,在《手艺里的中国》这本书中还提到了很多传统手艺都有那么一位坚守者,像面塑匠人萧占行,植物染色匠人黄永华,金缮匠人邓彬等等24位匠人,他们不抛弃、不放弃传统手艺。虽然很艰难,但是有他们的苦守,我们的传统工艺就还有希望得到传承。 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近些年来,很多工艺走向衰落,像皮影、古建筑等等,早期匠人老去后,新人难以为继。希望有识之士能多多参与到传统工艺行业里来,让濒临失传的工艺,像汉服一样,能再次迎来辉煌时代。
用一生认真做好一件事,这就是中国匠人精神 当原本寻常的物件儿,经过时间的洗礼,就拥有了惊人的生命力。泥土做的陶器,木头做的家具,竹子做的凉席……这些古老而传统的中国手艺,处处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在《手艺里的中国》一书中,文化节目制作人、总导演李武望,通过分享22种传统手艺和“守艺”人的传承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文化之美以及独具一格的匠人精神。 陶器和匠人田承泰 四十岁之前,田承泰的人生是破碎的。而从四十岁那年开始,他终于在柴窑里重获新生,并成为柴烧界的大家,其所烧制的陶器可谓是一件难求。 柴烧陶器的过程是辛苦的,揉泥、拉坯、修坯、排坯、烧窑、封窑、开窑,每一道工序都很关键。可是,田承泰却甘之如饴。 因为“自然也会有所馈赠,馈赠那些不负自然的人;生活也会有所馈赠,馈赠那些懂生活的人。” 木版年画与匠人杨洛书 春节前后,到处可见喜庆的年画。它不仅有着精美的装饰作用,还饱含着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和期待。如今,更成为优秀的传统艺术象征。 身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人,杨洛书的生活始终围绕着刻刀和雕版。雕版正是年画的生命,尽管同一块雕版所生产出来的成品大致相同,但细微处却有些许差异。 这是匠人为物件儿带来的灵魂。在纯手工制作过程中,总是倾注着制作者的诸多心血和深厚感情。 植物染色与匠人黄荣华 当人类脱下兽皮换上制作的衣服,服饰的创新就开始了。以此为基础,又诞生了染料这一行业。其中,天然的植物,自然是上好的选择。 从清洗木材到架锅熬煮,从反复提炼到清洗固色,从摊开晾晒到收纳保存,染料的制作过程看起来复杂,却能够制造出缤纷的色彩。 作为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的继承者,黄荣华曾经联合十位研究生助手,打造出中国第一份植物色彩标准色卡,从而让植物染色有了一把纯正的标尺。 用一生认真做好一件事,中国传统手艺中,蕴含着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而持之以恒的匠人精神,又鼓舞着后人勇敢前行。
当原本寻常的物件儿,经过时间的洗礼,就拥有了惊人的生命力。泥土做的陶器,木头做的家具,竹子做的凉席……这些古老而传统的中国手艺,处处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在《手艺里的中国》一书中,文化节目制作人、总导演李武望,通过分享22种传统手艺和“守艺”人的传承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文化之美以及独具一格的匠人精神。 陶器与匠人田承泰 四十岁之前,田承泰的人生是破碎的。而从四十岁那年开始,他终于在柴窑里重获新生,并成为柴烧界的大家,其所烧制的陶器可谓是一件难求。 柴烧陶器的过程是辛苦的,揉泥、拉坯、修坯、排坯、烧窑、封窑、开窑,每一道工序都很关键。可是,田承泰却甘之如饴。 因为“自然也会有所馈赠,馈赠那些不负自然的人;生活也会有所馈赠,馈赠那些懂生活的人。” 木版年画与匠人杨洛书 春节前后,到处可见喜庆的年画。它不仅有着精美的装饰作用,还饱含着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和期待。如今,更成为优秀的传统艺术象征。 身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人,杨洛书的生活始终围绕着刻刀和雕版。雕版正是年画的生命,尽管同一块雕版所生产出来的成品大致相同,但细微处却有些许差异。 这是匠人为物件儿带来的灵魂。在纯手工制作过程中,总是倾注着制作者的诸多心血和深厚感情。 植物染色与匠人黄荣华 当人类脱下兽皮换上制作的衣服,服饰的创新就开始了。以此为基础,又诞生了染料这一行业。其中,天然的植物,自然是上好的选择。 从清洗木材到架锅熬煮,从反复提炼到清洗固色,从摊开晾晒到收纳保存,染料的制作过程看起来复杂,却能够制造出缤纷的色彩。 作为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的继承者,黄荣华曾经联合十位研究生助手,打造出中国第一份植物色彩标准色卡,从而让植物染色有了一把纯正的标尺。 用一生认真做好一件事,中国传统手艺中,蕴含着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而持之以恒的匠人精神,又鼓舞着后人勇敢前行。
我前几天去逛金饰店,发现现在的设计都好国风,感觉好美好美!这是独属于中国的美!比如很多设计中都采用了花丝工艺,看到这本书才知道花丝镶嵌这项工艺是皇家御用千年的宫廷绝技,其复杂、繁琐到有好几十道工序,且环环相扣。这是我以前从未了解的。
天!原来我小时候超级爱看的《葫芦兄弟》是中国首部的剪纸动画!但你知道嘛?杜甫所作的《彭衙行》其实是目前记载“剪纸”一词最早的文献。而在此之前,剪纸早已风行于世,只不过名称不同罢了。
这本书物超所值,出乎意料地好看。这一点尤其是体现在文笔上。我以为会很晦涩难懂,但是文笔行云流水!属于可以一口气从头看到尾的那种!了解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看到手艺二字,就已心头一热。呼吸犹存,手艺尚在!
“鸟儿没了尾巴,就会失去平衡,从空中坠落,我们还要找到属于中国民艺的尾翼。在我看来,民艺的尾翼,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之美,有你有我。
如果你对中国的传统手艺一无所知,那不妨从这本书开始入门。这本书将会从历史、工序和匠人故事等多维度沉浸式地带领你了解中国手艺的魅力
被一段段中国手艺的历史记忆所震撼,被一道道繁琐的工序所感动,被一个个匠人故事所打动。真的很好看,也真的长知识。
手艺,凝聚着中华文明与先人智慧,代代相传。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都应该去了解了解这些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文化瑰宝。
这些象征着中国名片的民间手艺需要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我们的文化才能方兴未艾。
历史 工序 传承故事,多维度的内容让你能够更加沉浸式地了解这些手艺的美。
每一项手艺的传承,都需要载体来进行传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一起加油!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