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看了《大国大城》,和同学辩论了快三天三夜,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政策和事实的走向证明陆老师是对的。新书出来立刻买了,内容侧重不一样,但对很多问题的解答更全面了
近些年来,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从农村走到城市,在城市中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大城市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吸引力,能够让我们心向往之,因为在大城市里会有更多的机会。 最近我读了《向心城市》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从一种非常专业的角度来探讨了城市的发展变化,并从一种更加客观全面的角度去看待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 同样在这本书中,作者也引入了“空间均衡”的概念,从“活力“宜居”“和谐”这三个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出发,论述了在地区、城乡、城区郊区等层次中,应该如何顺应“向心力”所塑造的普遍规律与趋势,进行规划与选择。 城市的人口密度更大,这一点似乎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我们老家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县城,我也见证了自己身边的年轻人选择更大的城市里寻找生机,实现梦想。 大城市中确实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工作岗位,当然也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认为城市在本质上是方便人与人见面的地方。这个朴素的观点其实有着深刻的含义,人们更方便见面,也就意味着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沟通,很多生意往来也就能够更加高效的达成。 如果我们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够把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话,我们做事情的效率就会显得特别低下。 在大城市里,作为普通的工作者,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抉择,是应该选择那些离公司比较近,但房租比较贵的房子住,还是应该选择离公司比较远,但是通勤时间比较长的房子租住呢?因为理想中的钱多,事少,离家近并不是一种普遍的情况。 而我们之所以面临这样的抉择,也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关。在城市中,人口出现了分散化再向市中心集中的趋势。那些高产值的公司往往在市中心,而在市中心的房子房租自然也会很贵。 城乡发展的路子不是谁主张出来的,而是人们用脚投票选出来的。有的人可能怕竞争,而另外一拨人却偏偏喜欢迎接挑战。喜欢迎接挑战的人去了大城市,其他人可能去小城市。 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在很多时候总是显得很渺小。但当我们这些个体汇集在了一起,就能够对我们周围的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不过,城市也没有办法无限制的扩张,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会跟自己的自然地理,历史等条件有关。 而我们需要做的,或许正是深刻的意识到城市的发展变化,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不是吗?
向心力的反面是离心力,它涉及城市的宜居问题,在向心城市的趋势之下,城市内部如何保持和谐?
收获很大,陆老师的书一如既往地好读,里面不少彩图,装帧也很精美,有一张陆老师在5月份画的藏书票呢,正好拿到了喜欢的样式,必须来晒晒
很喜欢作者的某些观点,看他推出新书一定购入新年有礼,希望经济学专业,尤其是区域经济学方向的同学都来看此书
通俗易懂,观点独特,是对进入城市化后期的中国的一种关照
不错,还可以。
不错不错不错
强烈推荐小伙伴们
经典书籍,可读性很强,值得推荐购买和收藏。
好书大家读!
城市是工业化的结果吗?
不错的一本书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读书要有好书可以读
确认收货后6天追加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读书要有好书可以读
非常满意了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