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早上都在看,在书里看到了不少同龄人,同时回忆起了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还在《看天下》里看到了作者艾老师。跟同事分享了这本书。等下要推荐给学生们。同事说也要买一本给她家留学的孩子看。
一个地方高校的二本院校,绥化学院贫困生的成长记录!太真实,真实得有些残酷!读吧,走近这些人,了解有些人为什么不躺平,因为他们没有资本躺平!
爱玲老师(艾苓)的最新力作!有幸得到签名本,这本送给朋友。书中年轻人奋进的故事很感人。昨晚读了《一朵远行的木耳》这篇 ,感触很多,主人公小时候的经历以及她从绥化毕业辗转到海南从事教师工作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祝福这朵远行的木耳,这位优秀的教师。也祝福书中的每一位毕业生!
这个书还是非常不错的,在真实故事的微信平台上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56个孩子从一个普通二本毕业到现在的人生轨迹。对于外人来说,苦难和贫穷是他们的标签,而这些苦孩子,他们的1/3的人生都是在和这些标签做斗争。
那些在贫困线下苦苦挣扎的人,也在通过不断的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感受不到生活的困苦,吃饱、穿暖、有学上,正常学习到自己所能够达到极限,都已经不成任问题。 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依然有着一些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学生们,他们依然在为着能够上学而努力奔波着,为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着。他们很多都存在于我们看不到的暗处,但他们的故事才真实的让我们看到这个世间的人情冷暖,看到人性在压力下迸发出来的那种力量。 艾芩,黑龙江绥化学院教授,她近20年的教学,接触到大量的学生,其中就有很多来自于贫困家庭的群体。艾芩把他们的故事进行了整理,追踪着这些学子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过程,也就有了这本书《我教过的苦孩子》去探索他们的故事,去把他们真实的生命状态展示给我们读者。 他们的故事都是以悲苦开始的,他们绝大多数都出生于农村,都有着一个贫困的家庭或者来自于家庭的变故。而他们人生的早期就被蒙上了灰暗的阴影,可是他们努力着考上了大学,进入了高等学府,可是这中间的磨难又有多少人能够知道? 有人因为几千块的学费而无法完成学业,即使在学业中,他们也必须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困境,在学校时就不断寻求挣钱的机会,是他们人生的常态。 但就是大学这样的一段人生经历,就是他们人生改变的开始。也许他们之后的命运依然不会太过顺遂,但至少他们都已经脱离了贫困,走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段段独特的生活,都是一段段真实的故事。来自于真实故事的魅力,绝对比任何文学作品更能抓住读者的心。正因为真实,他们所有的经历,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都能让我们感同身受。所以这样的一段又一段的人生故事也才更能感动人心。 最重要的反思来自于我们的教育是否还能成为改变命运的转折点?也许对于很多家庭生活条件非常优渥的人来说,这种认识已经有失偏颇,毕竟我们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性。但是对于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来看,这依然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只有通过教育,他们才能够走出自己的认知误区 ,看到外面更为广阔的世界;而且为了得到这样一份教育的机会,他们所奋斗的过程,也是激励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他们生活最为重要的目标。 那就走进这56个故事之中,看着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摸爬滚打,看着他们不断的完成着人生的蜕变,从青涩到成熟,到走上认识自我、改变自我之路。 这本书中记录的故事,他们都已经实现了部分人生的价值,但他们依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奋斗着,他们的故事也将给更多依然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以希望。期待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实的状况,活的越来越好。
当当用一个泡沫袋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这本书,虽然这个书被砸出个坑来,虽然边边角角有刮蹭,但还好我不是个藏书家。并且有些优点,当当的物流确实非常快。
读过此书�后深有感触,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苦孩子。爷爷在他十几岁时就去世了。几个大伯有自己的小家自顾不暇,奶奶守着爸爸和小姑,含辛茹苦把他们带大,送到省会城市读书,借此改变了命运。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只要自强不息,一切皆有可能 努力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有一种努力方式叫摸爬式努力。什么是摸爬式努力?没有奇迹,只有一点一滴地层层突破,不断累积确定的幸福和成就。《我教过的苦孩子》作者将其称之为“摸爬式努力”。这本书几乎每个故事都直戳人心,催人泪下! 《我教过的苦孩子》作者艾苓,黑龙江绥化学院教授 ,从教17年,接触学生超过3000人。2017年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贫困生调查说明》,收到学生广泛响应。她详细追踪了56个孩子的人生轨迹,以当事人口述形式,记录下他们为了改变命运,做出的惊心动魄的努力。 记得小时候曾听过关于改变命运的金句,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英雄不问出身等等,但微观具体如何努力到彻底改变命运,这样的故事却很少。而《我教过的苦孩子》则是一位教授对贫困生群体近20年的追踪记录。作者采访了2000年到2020年的21届毕业生,追踪记录他们从出生到上学,从毕业求职到结婚买房等人生关键阶段的遭遇和选择。 在总结部分已经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孩子中,我发现这类孩子做事目标明确,行动力超强,吃苦耐劳,在学习和生活中很自强不息。尽管他们在求学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经济方面的。但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他们在接受别人的帮助的同时,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慢慢强大了自己,强大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又不遗余力地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也根据自身的一些经历,为我们总结了富有哲理性的金句,比如: 我发现,“人到中年万事休”只是借口,没什么学不会的,就看你是不是想学。 在“黑大”学习的三年,我想清楚了三件事: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内容不会简单地重复” 你已经知道你能做什么,现在就看你想做什么了。 我自主创业的出发点首先是活下来,活下来以后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我如此焦虑、如此不适,不就是因为赚钱少了吗?我们眼下要做的,是及时抽身布局新的赛道。人这辈子,就是要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反复阅读《我教过的苦孩子》,看看里面孩子们走过的路,对照自己的处境和方向,想想自己该怎么走,我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但不努力一定会没有回报。只要目标明确,方向和方法正确,所有的摸爬式努力都会有回报。
书还不错,很精彩,透过故事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也算是小乡镇读书出来的普通人,吃过一点点苦,却最终没混出名堂,干着普普通通的工作,仅仅成了一个能温饱能养活自己的普通人
今天看完了这本书。书里有一所极度不知名的大学——位于黑龙江的“绥化学院”,曾经学校里的50多位贫困生讲述了自己的成长,他们分别毕业于2000年到2020年,多是“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有几个“新媒体”专业的。这群孩子都来自贫困家庭,或者父母离婚,或者父母重病,或者来自单亲家庭,或者父亲嗜赌成性……他们的家庭没有显赫的人脉,一路走来,偶尔会碰到好心的老师、同学、陌生人,大多数时候都得靠自己。他们很多后来当了老师、进了教培机构、成了公务员,很多人去了北京工作。在很多假象的社会,当别的孩子还活在家人搭建的温室里、编织的童话中时,他们很早就看到了自己真实的处境——周边人丢了什么都会首先怀疑他们,想要一台800元的手机也得去打工换……书是2022年出版的,那些贫困生的故事更新到了2022年。读别人真实的经历,也许比看虚构的影视剧乏味。但它就像吃东西,你吃什么,将影响你和你的家人成为什么。读懂题目,才能答对题。认清自己,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其实更多更穷的孩子是这本书的作者不会“教过”的,那些孩子早早就知道自己的继父继母、亲爹亲妈不会让自己读大学,所以早早就放弃了高考,但他们仍然努力生活。
很感动,让我看到了爱情的相濡以沫,亲情的坚毅,自我奋斗的决心。看到了奇迹,很好看,引人入胜,心灵的洗礼。
确认收货后29天追加
挺好的,为什么我的评论没有显示
以往读过个别名校贫困生故事,普通院校的贫困生第一次集体发声,他们很丰富,也更不容易!对我们来说,那好像是另一个世界。
D速物流真是名附其实也,够低速,25日下单、27日到济南我所在社区配送站、30日送达。
寒门学子的奋斗史、拓展社会认知的一扇窗。读书,然后助学、济困、救急,应当是这本书的社会意义所在。
这是一本给孩子特别好的书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