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说:“不管怎么说,你谈话的口气听起来还是像失掉了一件你所爱过的东西似的。我没有失掉。我觉得我一直很喜欢我周围的人。喜欢要比爱安全得多,它不需要哪个人为它牺牲。谁是你的牺牲品,奎里?” “现在没人是我的牺牲品了。我安全了。我被治愈了,科林。”他说最后一句话时并没有很大的信心。 上面这段对话是全书中我最爱的部分,半夜看到这里感觉情绪一下到了一个顶点,但不知如何卸掉这股气,复杂的情感在心里横冲直撞,又无处收纳。感觉看懂了,又感觉没看懂。知道它讲了很多,又知道它藏起来亦很多。在理清我的阅读感受之前,先表白一下:格雷厄姆.格林,我的男神! 《一个燃尽自我的病人》这本书的男主人公奎里是个世俗意义上顶级成功者。著名建筑师,是同时获得世俗社会和宗教势力双重认可的那种,设计的教堂被认为能更好的聆听上帝之语,在厌倦工作后恶意设计的作品也被追捧“有高深的寓意充斥其中”,他已经到达巅峰了。尽管这个巅峰在世人眼中和他自己心中是不同的评价标准。 世人觉他功成名就、繁花着锦、身畔美女环绕、世间所求尽有;但奎里自己认为的巅峰是,他的设计才华、澎湃难抑的设计表达欲望、热情皆淋漓尽致、和盘托出了,已经毕其功了。如果此后继续设计,不过是自我重复而已。追求纯粹、极致的奎里,不允许自己陷入此境地。所以他逃离了。 他逃离自己的原有生活,在机场突如其来的上了一架驶向非洲的航班,落了地又坐船,终于行到水穷处,进入一个藏于密林深处的麻风病人医院。 逃离之路,暂时找到了泊点。 看这本书时,奎里给我的感觉一直很像另一本书的男主人公——《月亮与六便士》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这两人都是在艺术生命里追求极致的人。前者为了极致从艺术世界出来,后者为了极致从世俗世界走进去。这个围城,想进去和想出来的,都取决于艺术的极致的含金量,那是他们精神上的应许之地。 都是逃离者的身份,但于那艺术的应许之地而言,斯特里克兰是去程,而奎里已经是返程。 返程的奎里跟随命运的随机拨动,进入一家麻风病院。麻风病人需要体内的病菌全部自我燃尽方自愈;奎里也在自燃,燃的是曾经的才华带来的一切外界的功名利禄、物质、诱惑、繁华等,如今在他心里,才华尽了,外物只是累赘。何时这些东西不尽裹他身而燃,何时他就能痊愈。 奎里在麻风病院暂住下来,隐姓埋名做始的体力活。他断开了自己和繁华世界的连接,麻风病院是他的泊点、亦是他的疗愈之地。 麻风病院的长驻医生科林,一方面于现实层面治疗麻风患者,另一方面于精神层面近似不干预治疗的治愈奎里。奎里所想要摒弃的一切外物,尤其是教堂设计师这个身份,在科林这个无神论者面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无视,被无视是当下对奎里最好的态度。 也许随时间似流水、随浮名被世人遗忘,奎里能在这个化外之地卸掉外衣、回归本真、慢慢痊愈。但化外之地有人放不下凡尘心,莱克尔这个小工厂主代表着过去繁华之地和如今方外之地的打通点,那些旧繁华急切的想重新攀附上奎里。攀附不成生怨怼,要毁掉奎里,污他和自己妻子有私情。 女人曾经是那个繁华世界给与奎里的献祭品抑或奖赏品之一,如今是一柄杀人利器。 奎里妄想脱离旧世界,却终归被旧世界以最污烂的手段重新拖回来,毁他名誉、杀他肉身。这是背叛者的下场。 初看这个结局时,我觉得接受不了。在我看来,书中一个人物——麻风病院的院长,他的短暂被撤职离去隐喻着方外之地不再庇护奎里这个旧世界的背叛者,但最后院长在结局中回归此地、重掌权力,代表着新的一方有能力接纳奎里,奎里可以于此地燃尽外物、剥出本我,最终痊愈。 但他还是死了。 朋友对此的解读是:“作者应该也是认为奎里不该死的,但工厂主代表的名声等一切外界存在追着主人公不放,最后还杀死他。这个结果在作者看来很‘荒谬’,书中几次出现‘荒谬’就代表作者的态度。” 不知作者是否与这个故事结局和解,但显然旧世界没有与它的背离者和解。 “也许下次轮船再来你可以乘它回到省会去。在吕克机会可就多了。” “我永远也不往回走了。”奎里说。 应念未归人。
G团哦们呃呃呃呃呃呃呃呃
0531-87261694
准备开始读了
书是个好媒介,可以让你读到你未曾想到东西。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很好很好很好。
好,,,,,,,,
一个燃尽自我的病人
好,,,,,,
非常不错的好书,值得推荐购买阅读
好,,,,,
挺好的速度超级快是正版很喜欢哦嘿嘿
确实写得好,看了很有启迪。
挺好的。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
其余用户默认给了好评
已经到底啦~